。贾瑚这几日和贾珠一起上学,才发现贾珠他们并不用去贾家的族学,家里请了先生,虽不是什么大儒,但也是个有功名的秀才,年纪也不大,不是什么大儒,也不是什么老学究,只是个落榜的秀才,家里贫苦些,连回乡的路费都凑不齐了,干脆留在京城准备下一次考试,靠贾家给的束脩倒也活得滋润,还能偶尔托同乡捎些闲钱回家补贴家用。
贾瑚连着上了几日学,发现这先生虽没什么经世之才,但为人朴实,并没做出什么自视清高的举动。贾瑚也乐意听他讲学,虽只是些启蒙的学识,但细细研究起来很是有趣,贾瑚倒是慢慢找到了穿越后的乐趣。
不过贾赦的举动到让他有些糊涂,一连几日都来接他放学。若是放到现代这也不算什么,小学门口每每到了放学的时候可不都挤满了前来接送的家长么,可这在古代却是没有的,尤其是贾瑚他们上课的地方本就在府内。
他哪里知道贾赦这是明显想多了,担心二房请来的先生忽略了他的宝贝儿子,总想着做出一番重视儿子教育的态度,也好让先生教的仔细些。他也不想想,这虽说是二房请来的先生,可束脩却走的公中的账目,而如今的贾府可还是周氏当家,虽说因为周氏怀孕的缘故,王氏胁从管家,可大权还是在周氏手里的。
刚开始的时候贾瑚也误会了,他还以为这会儿是二房当家呢,后来看娘亲看府中的账册,才知道是大方当家。不过再仔细想想,他倒是脑子转过弯来了,原本红楼里王氏当家那是在贾赦续娶了邢夫人之后的事了,如今周氏还活得好好的,哪里有二房媳妇当家的道理。
想明白了这出,贾瑚反倒忧心起来,红楼里对贾周氏的描写不多,但他也知道周氏的寿数不长,大约就是贾琏出生后去的,只是他也不太清楚到底是生完孩子才不大好了,还是难产死的。
贾周氏对贾瑚很疼爱,贾瑚虽有些生性薄凉,但也是知道好歹的,别说他占了贾瑚的位置,就是单冲这份母爱,他也愿意把周氏当成母亲孝顺的,因此周氏临产前,贾瑚总是抽空就去母亲身边陪伴着。
不过周氏临盆的时候,贾瑚还在学堂,并没有人通知他,放学之后才听得消息,说是母亲下午就已经发动了,早就入了产房,已经一个时辰了。贾瑚哪里还镇定的住,跑起来往回赶,将不善运动的贾珠远远甩在身后。
他赶到的时候,贾赦正在门外候着,面有焦急之色,看到贾瑚时还让人给贾瑚上盘点心垫垫,倒也没因为各种避讳催贾瑚离开。这会儿正值用晚膳的时候,但谁还记得这个,丫鬟们也没有那么没眼色的上前提醒。贾瑚虽然饿了,可点心端上来他可没吃,他正担心着呢,怎么会有心情吃点心,再者说,母亲在产房里九死一生,他站在外面吃点心算是怎么回事。
约莫又过了半个时辰,天色已经暗下了,听得产房里忽然没了动静,周氏也不在歇斯底里的喊叫,贾瑚一惊,但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阵婴儿的哭声响起,贾瑚稍稍吐了半口气,但心还是悬着的。待到嬷嬷来报,说是夫人顺利产下个哥儿,贾瑚连忙凑上去问:“母亲怎么样了?”
张嬷嬷连忙答道:“哥儿莫担心,太太没大碍的。”
贾瑚真正松了口气,这才有机会看刚出生的弟弟。他上辈子也有个弟弟,他后妈生的,别说是和他不亲了,几乎跟仇人差不多,而如今有了一个血缘相同的嫡亲弟弟,他说不上什么感觉,只觉得忽然有了一份责任,他的弟弟,荣国府长房的二少爷,以后绝对不会落得成了二房的管家的地步,他的弟弟他会护着,那个什么招祸的王熙凤,绝对配不上他弟弟。
贾赦倒也是个稀罕孩子的,从嬷嬷手中接过幼子抱在怀里,看那架势,贾瑚就知道自己小时候肯定也被抱过,姿势熟练的很。
“快进去吧,别招风。”贾赦也只抱了一下,就把孩子递回奶娘怀里,他不是第一次当爹,也算有经验了,知道刚出生的孩子不能招风,急忙让嬷嬷带回房里去。
直到嬷嬷把弟弟抱回母亲房里,贾瑚都在望着那个方向出神,忽然觉得有了一直归属感,这里以后就是他的家了啊。
贾赦见贾瑚愣神,以为他舍不得弟弟,便说道:“瑚哥儿若想看弟弟,有的是机会。”说完笑了一下:“我还记得你小时候呐,也是那么软软的一团,如今也这么大了。”
贾瑚转身郑重的对贾赦说:“父亲,我以后一定用功读书,给家里争光,孝敬父母,疼爱幼弟的。”
贾赦只当他这是当了哥哥才有这么一番感慨,却不知这是贾瑚的心里话。其实来了这么久了,他都有着得过且过的想法,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丝归属感,可是今天他忽然想明白了,他现在就是贾瑚,这里是他的家,他有父亲,有母亲,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弟弟,他有责任给家里撑起一片天。
对家人有了亲近之意,贾瑚对周氏的健康更加上心了,嘱咐嬷嬷一定要请大夫来给母亲好好看看,却被吴嬷嬷好一通笑:“瑚哥儿真是爱操心,这事儿那用的着你来提醒,早备着啦。”
不过周氏的确没什么事,产后虽说有些虚弱,但只要月子里调养得当,绝对健康的很。大夫都这么说了,贾瑚也就安心了,老老实实去上了两天学,就到了弟弟洗三的时候。
洗三的习俗在现代也不是没有的,最起码他就见过,倒不是因为现代老北京城的人们有多么传统,而是总有那么些自认为是世家门第的人喜欢显摆自己有多么底蕴丰厚,比如他的某个表嫂,就差没见人就炫耀自己那满洲正黄旗的血统了,大清朝都亡了多久了,也不知他怎么就好意思说自家人有多么遵循古礼。古礼个毛线,说起来这些传统难道不是汉人的习俗么。而且,她难道不是为了收礼么?尤其是弟弟洗三这天,贾瑚发现真正的洗三仪式上,添盆的那些物件是给收生姥姥的,贾瑚就更鄙视他现代那个表嫂了。
弟弟洗三这天,贾瑚向先生告了假,才没有错过弟弟的洗三宴。本来这种场合他是不该在前头凑热闹的,来参加洗三宴的多半是亲朋好友家的夫人们,也亏得他年纪小,还不到避嫌的时候。
洗三的仪式定在了午饭后,中午席宴上的菜色到没什么讲究,只是这主食一定是面。坐席时,收生姥姥是要当做上宾款待的,要安排在正座上。不过午饭时贾瑚并没有跟去,具体什么情况他也不知道,不过贾母平日里虽说偏心些,但对孙子还是不错的,周氏正月子里,不好招待客人,贾母也任由她照顾孩子,自己应酬这些夫人们,虽然少不得炫耀一下他懂事的孙子珠儿,不过这个贾瑚到不怎么在意,反正午饭后的洗三仪式才是正事。
洗三仪式的香案是设在产房外厅的,等大家吃罢饭过去的时候,东西准备妥当了,供奉也已经摆好,贾母在诸位神君的神像前上香叩首,收生姥姥也随着三拜。周氏把婴儿抱给收生姥姥的时候,贾瑚就靠着母亲站着。那位今天洗三的主角,就在贾瑚的注视下,抿了抿嘴,睁着眼四处乱看,不过他倒是没有像贾瑚担心的那样被吓哭,虽然抱着的人换了一个,却依旧自得其乐的咧着他那连牙都没有的嘴乐呵。
收生姥姥把婴儿一抱,洗三就算开始了,本家的人依尊卑长幼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些金银锞子,还有桂圆、荔枝、红枣、花生、栗子之类的喜果。
贾府请来的收生姥姥很是伶俐,不管你添什么都能说出一套好话来,你添清水,她说:“长流水,聪明伶俐。”你天喜果,她也有好话,比如添的是红枣,就说“早而立子”,添的是桂圆,就说“连中三元”,贾瑚看着倒也热闹,周氏一直都没开眼笑,就连贾瑚一直有些偏见的贾母就是一脸喜气的样子,但让贾瑚心里的芥蒂少了些。
待添完盆,收生姥姥便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搅:“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儿、淘气儿,唏哩呼噜都来啦!”然后就是给婴儿洗澡,不过孩子到底还小,不可能真浸到水里洗,也只是把手沾湿摸两把罢了。收生姥姥一面洗一面念叨着祝词:“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做知州。”结果只洗到一半,怀里的孩子就哭的震天响,众人们纷纷恭维说孩子以后必然会有大出息的。有没有大出息贾瑚不知道,但他知道只要自己在总归会护着这个弟弟的。
洗完澡,收生姥姥用艾叶球儿点着,以生姜片作托,放在婴儿脑门上,象征性地炙一炙,再给婴儿梳头打扮一下,说什么“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然后用鸡蛋往婴儿脸上滚滚:“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洗罢,把孩子捆好,用一棵大葱往身上轻轻打三下,说:“一打聪明,二打灵俐。”随后叫人把葱扔在房顶上,据说是祝愿小孩将来聪明绝顶之意。之后又拿起秤砣几比划,说:“秤砣虽小压千斤。”又拿起锁头三比划:说:“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再把婴儿托在茶盘里,用主人家事先准备好的金银锞子往婴儿身上一掖,说:“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用小镜子往婴儿屁股上一照,说:“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这话原本贾瑚以为不会听到的,毕竟听起来不够文雅,没想到荣国府到不避讳这个。最后把几朵纸制的石榴花往烘笼儿里一筛,说道:“栀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儿的。”
一套仪式做下来时间不长,收生姥姥的收入可不少,待把敬神的香烛取下,到院中焚化了。收生姥姥用铜筷子夹着“炕公、炕母”的神码一焚,说道:“炕公、炕母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给你;多送男,少送女。”然后,把灰用红纸一包,压在炕席底下,说是让他(她)永远守在炕头,保佑大人孩子平平安安。随后,即向本家请安“道喜”,为的是讨几个赏钱。贾府可不是一般的大户人家,赏钱自是不少的,再加上添盆的金银锞子和喜果之类的,这一趟下来收生姥姥是真乐得合不拢嘴,吉祥话一串一串的往外冒。
洗三仪式一过,周氏就把孩子抱回屋里去了,没了小孩子可看,来凑热闹的贾瑚就遭了秧,被一群女眷们打趣可不是谁都受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