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知道:
每个人,孩提时候无忧无虑,开心的很……
等这个人长大之后,会有诸多烦恼……
其实,这件事情的根源在于:“自我意识的斗争”;
既然两个自我意识诞生于:“内在幻想”的“无限性”和“生命欲望”实现的“有限性”之间,那么,“自我意识的斗争”永远充满了:“能不能”“可不可以”“会不会”“万一”“要是……多好”“后悔……”“TMD我当初……”“哎呀我艹……”“日了狗了……”“真的搞不清楚……”等等场景……
这一切,在生命个体“外在”就表现为:
人生从此充满怀疑和苦恼!
怀疑:就是两个“自我意识”的相互“否定”!
苦恼:就是两个“自我意识”长期“相互否定”,生死搏杀造成的“状态”!
……
这个“苦恼”是自身分裂为两个的意识;
它的本质的这种矛盾是包含在一个意识里,于是在一个意识里必定永远也有另外一个意识,所以当每一方自以为获得了胜利、达到了安静的统一时,结果,它就立刻从统一体中被驱逐出来,再次分裂。
但是“苦恼”的意识之真正回返到自身或者它同它自身和解,因为在它本身内已经包含着一个未经分裂的意识这种双重的形态。
它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意识“映射”到另外一个自我意识,而它自己兼有两方面,而两者的统一也是它自己的本质;
对它说来,两个“自我意识”都是同等重要并且是矛盾着的,那么,它就只是一矛盾着的运动,在这个运动里对立面在它的对立面里是不能得到安息的,而只有作为对立面在它的对立面里重新创造自己。
这种过程的“外在表现”就是:皮皮在某一个重要事情上的“犹豫”“踌躇”以及“苦恼”“举棋不定”,还有明明一件事情已经过去,皮皮却在脑海中再次“反复推演”“后悔不已”等等!
在“苦恼”的千锤百炼中,“苦恼的意识”达到了两个“自我意识”的对立统一:它到达了一个彼岸:
“纯粹的理性意识”!
在“纯粹的理性意识”看来,作为这种个别意识的它的“存在”,是“自在的存在和行动”;
“纯粹的理性意识”凌驾于两个“自我意识”之上,产生于“苦恼”之中,却到达了“苦恼”的彼岸;
于是,对“纯粹的理性意识”说来,就着重在“理性”这一观念,出现了“意识”确信在它的个别性里,它就是“绝对自在的存在”。
“纯粹的理性意识”将自己的“演变进化”发挥出来作为一个客观的存在;并且,就在它的这个运动中,“自我意识”也自觉与“纯粹的理性意识”这个共相形成了统一:
两个“自我意识”造成的“苦恼”,而苦恼对应的彼岸:脱离“苦恼”,就是“纯粹的理性意识”。
这就形成了新的对立统一:“自我意识的长期斗争”,导致了“苦恼”,进而产生了“纯粹的理性意识”。
而这个“纯粹的理性意识”,就是我们现实社会中无数“心灵鸡汤”去尝试并寻求的“最终奥秘”:
如何保持“纯粹的理性意识”,脱离“苦恼”!
……
“纯粹的理性意识”这个中项就是直接认知两极端并联系两极端的统一,它对自己所表述的关于两极端的统一的意识,就是它自己即一切“真理”这个确定性。
……
但是,“纯粹的理性意识”并不是相同的答案,它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得以保持“自我意识”脱离“苦恼”的“理念体系”;
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这个“纯粹的理性意识”可能完全不同,而且,“纯粹的理性意识”本身也在不断“演变进化”!
“纯粹的理性意识”,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内在的“道德准绳”,是让生命个体自己不再“烦恼”的“信仰”,这并不是“普世”的、“大众”的信仰,而只是个体的“信仰”;
但对于智慧种族整个社会而言,“纯粹的理性意识”只是“个人世界观”,还不是“大众信仰”!
……
下面,我们先讨论几种常见的“纯粹的理性意识”的表现形式:
第一种“纯粹的理性意识”:唯心主义。
“纯粹的理性意识”的“理性”,在于脱离“烦恼”;
那么,它一向对于“他物”的否定态度就转化而为一种肯定态度。
作为理性,“纯粹的理性意识”本身既有了保证,它就感觉到自己与两个“自我意识”之间有了和平,能够容忍它们;
它现在确知它自己即是“实在”,或者说,它确知“一切实在”不是别的,正就是它自己;
当它采取这种态度以后,仿佛“整个世界”现在才第一次成了对于它的一个世界;
在此以前,它完全不了解这个世界;它对世界,有所欲求,有所作为,然后总是退出世界,撤回自身;
现在,它才第一次发现世界是它自己的现实世界,它才对世界的持续存在感觉兴趣。
现在,“纯粹的理性意识”对自己说:“我即是我”;
“纯粹的理性意识”说,它即是一切“实在”与一切“存在”;
这样,“纯粹的理性意识”只保证它即是一切实在;但它并不理解这个保证,因为它遗忘了我们以前整个“推导过程”或者“历史由来”;
因此,凡是不表述“纯粹的理性意识”是如何“由来”的,而直接从“纯粹的理性意识”开始肯定的理论,就是唯心主义:
比如:
1、一切唯心造,心空及第归!
2、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柏拉图)
3、万物的始基不是可以感觉的具体物,而是抽象的数;数才是万物的始基,数支配着世界,数包含着万物的“实质”;认识世界的结构及其规律,就意味着认识支配世界的数。(毕达哥拉斯)
4、人心灵中有一种天赋观念;依靠理性方能认识事物和辨别真伪。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5、世界的一切都为着主体而存在,世界与人的关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关系。而表象的世界是“现象”的世界,在它之外还有一个世界即被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意志的客体化就是理念,而理念的显现就是现象。人的认识是生而为意志服务的。人也可以作为纯粹认识主体摆脱认识为意志服务的桎梏,而进入无我(即失去了意志)的审美境界。(叔本华)
6、一切现象之外有一个终极的本体,支配着自然界的一切,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这个永恒、终极的本体派生出来的产物。(尼采)
7、心即是理,天理即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