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继位,就是晋文公。晋文公继位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内修政治,和晋国的休养生息上。
周襄王的弟弟叛乱,联合戎狄,攻打周襄王。周襄王被打败,逃往郑国。
在逃亡的过程中,发求援信给各诸侯,其实只有两个诸侯,秦和晋有实力快速解决问题。
本来晋文公不大算去,后来赵国的先祖,早年跟随晋文公,一起流亡的赵衰说了几句话,
“晋的霸业在此一举,做为周室同宗,你不去,秦去了,你的脸面何在。”这个事基本就是,当时情况的缩影。
透露出三个信息,一、像齐、晋这样的大国,不想鸟周天子,周天子没什么能赏赐的了,我随便扣出一点来,也比你的钱和地多。
二、此外即便完完全全,由秦穆公自己立的晋文公又怎么样,照样不把秦穆公当自己人,照样认为秦不是他们这些姬姓的朋友。
当时天下就两类诸侯国,晋、郑这样的天子同宗建的国,齐这样的天子重臣建的国,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楚国,比如秦国。
三、晋文公是在别人提醒的情况下,才想起称霸。很明显,他不想称霸,但他担心秦称霸,他如果称霸了,秦就不能称霸。
对于立他的秦,为何这么的担心称霸?秦的地位低,秦行事和中原各国不同。
没过多久还是和齐桓公一样,和楚国交锋,想要让秦臣服。其实他们都选错对象了,楚国就那样,就像个心宽体胖的莽汉,没多少心机,在楚大地上,悠哉悠哉的过。
楚国以为中原周天子喜欢秦,诸侯国们也喜欢秦。只要中原诸侯一强大,想要秦臣服,就去打楚国一下。
各国
“恭喜啊,当了盟主了”,晋
“谢谢诸位”,楚
“秦挺不错的”,
“不错,不错”,楚没过多久,就要中招。诸侯国强大,楚国想靠近,以为喜欢秦国,就说秦的好,不说不要仅,说了,原来你在秦的后面啊,攻打楚国。
楚国也一头雾水,你们几个意思啊,我不是捧你们喜欢的秦了嘛,这是怎么说的,白捧啊。
不是白捧,就是因为你捧。又发现打败楚国,秦也不来拜,呵呵,为什么要说又呢?
这时候,帮他立位开始显现出来。怪不好意思的,就约着秦去攻打郑国。
为什么攻打郑呢?因为有争议的五霸之一,郑庄公欺辱过周天子。郑庄公组织会盟,被周天子派人训斥,你当头,我是摆设?
!郑周公就派人去割周天子的粮食,周天子起兵攻郑,结束被郑国的将领祝聃射中。
祝聃还要追,被郑庄公拦住,理由是
“他是天子,不能欺人太甚”,你几次三番割人粮食,逼人攻打你,你那不是欺人太甚是什么?
我猜晋惠公肯定历史学的相当差,郑庄公现成的找茬例子,舆论营造,这就是,不会就去翻翻书啊。
郑庄公奖励有功人员,但祝聃没有赏赐,郑庄公的解释是:“射王而录其功,人将议我。”你都把周天子打败了,你怕人议,你别干这事。
要干就干干脆脆的干,要么好事做到到底,周天子想办法重新安排,要么就别去捅马蜂窝。
优柔寡断,弄的周要死不死,郑也背着骂名。祝聃本来以为功绩卓著,但却没奖励,心里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没多久,由于愤恨,和项羽的谋士范增一样,背上疽发作而死。而在祝聃死后,郑庄公私下厚赏祝聃家,并命厚葬祝聃。
郑庄公想杀周天子,但不能太明目张胆。郑庄公称霸的目的,是为了驯服秦。
你周室衰微,管不了秦,还是我来吧。没想到周天子以为,郑庄公要取代自己当头,就派人训斥。
这么阴差阳错,郑庄公当断不断,后来郑成了赎罪之城。今天被这个诸侯攻,明天被那诸侯攻,只要方针有变化,郑就第一个中奖。
在晋文公和秦穆公围郑的过程中,秦穆公连招呼都不打,就撤了。还派了几员将领,帮郑守城。
晋文公怀着歉意,约秦攻郑,没想到秦穆公不领情。其实秦穆公,根本不知道晋文公要干啥。
为什么撤呢?郑国是我的,我要吞郑,帮你打,我白痴啊我。秦穆公看到的,就是郑这一亩三分地。
晋文公有点郁闷,两年后挂了。晋文公老了,是老死的。恐怕是一半一半?
老是部分原因,郁闷是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