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的很多武器,都是偏离原历史的非主流武器。
这些武器的诞生都是靠着无数个时空的思维火花的跳跃才诞生的奇迹,如果靠着普通的研究方式,恐怕真要陷进去无数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才能试验出正确的道路。
就像孟享提前甩出的扛着大炮的基地武装直升机,任孟享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它怎么消除那巨大后坐力的影响。所以孟享也毫不犹豫的把它亮了出来,还不时的在美国人眼皮子底下展露一下巨大的攻击能力,巴不得美国人来山寨,掉进这个大坑里。
很显然,有事实作为依据,见试过武装直升机威力的美国人已经动心了。
不过当做秘密计划启动的美国人并没有将之展现在五角大楼的五个方案中。除了第一个跳坑让孟享开心外,其他四个都让孟享有些头疼。
但凡一个大国,都不会轻易被人忽悠。
若不是有华夏成功的例子在前,美国人在一些项目上也不会轻易的掉进坑里去。
即便美国人已经入彀,但依然理智的启动其他的后备或者辅助计划,甚至平行的从几个方向入手研究。即使一个方向错了,还有另外一个或者几个方向总能走对路。
这就是大国的实力所在。
尤其美国这样财大气粗的国家,在一战后逐渐走在了世界科技潮流前沿,就需要用多条路探索这种方式来维持它的领先位置,很少赌在一个方向上,因而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
所以五角大楼的第一个方案中有继续保持传统方向的超级霸王坦克的研究,在第二个方案中,也有扩大霸王坦克生产数量的提案。
美国在意识到短时间难以超越后,就立即发挥出了自己的工业生产量世界第一的优势,打算从数量上来压倒华夏人。
美国人不傻,知道哪是自己的优势,不说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华夏,即使山寨公司,那个鬼鬼祟祟的样子,一直找不到具体生产基地位置,恐怕生产规模也不会太夸张。
即使一些技术上,美国人还落后于英法德等欧洲老牌国家,但工业总量上,美国稳稳的占据第一,甚至有压倒其他所有国家的趋势。
靠此发挥出的数量优势,才是美国前世二战称霸的主要支柱。
比如坦克,任德国人的虎王和黑豹再厉害,照样被海量的谢尔曼打火机打得步步后退。
况且霸王坦克表现出来的姓能,已经压过了华夏装备最多的t-54/55坦克以及一级的灰熊和犀牛,只是略逊色新出现的二级灰熊和犀牛。
美国人判断二级灰熊和犀牛的数量不会很多,拼数量完全可以压倒,甚至海量的潘兴或者超级潘兴坦克也能做到。
之前美国人一直在试验各种新式坦克,一直没有确定主流坦克,既然霸王坦克已经是目前条件下的最佳选择,美国人毫不犹豫的立即制定了大规模生产的计划。
他们很早就用数量的优势来对付德国人,但对上一向瞧不起的华夏,却老是忍不住想要在高姓能和高端技术上压倒华夏。
在屡屡受挫后,觉悟了的美国人终于又找回了他们的法宝。
五角大楼的第三个方案也是靠数量的优势。
不过这个是关于飞机的。
美国人明白,没有制空权,就很难赢得地面的胜利。
在意识到喷气式飞机的姓能难以胜过华夏后,美国人早早就出现了空军的大规模攻击计划。只可惜,那一次因为很多外在的因素导致了计划的失利。
但是现在在加拿大,很多不利因素都压向了华夏,而近距离参战的美国,却可以据有天时地利与人和。
机场的问题,在靠向美国本土后,很容易解决。
美国人可以很容易的从美国本土找出数百个机场来发起大规模的攻击,而只占据了加拿大的少数机场的华夏,却需要在加拿大北方的酷寒地带寻找更多适宜建造野外机场的地方。
即使找到机场,地勤和指挥人员的不足也会让华夏乱成一团。而这一次,美国人国内那些经营了良久的机场可以随时组织起24小时加班加点的排班计划,甚至还有多余。
而这一次不需要跨洋作战,不需要跨过容易迷失的广阔海域,美国人可以轻松再抽调出数万的短脚战机和数万飞行员。
靠近本土的优势,使得美国人可以轻松调集充足的人力物力,发动连续不断的大规模攻势,不至于像第一次空军组织的那样,因为后勤的不济而导致虎头蛇尾。
而这一次,另一个空中大规模攻击计划也正在组织中,只是鉴于上一次的失败以及整个诱敌深入的大战略背景,使得美国人的这次攻击还没有最终发动。
但在华夏装甲部队快速突进带来的一系列压力下,美国人的空中大反击又要开始了。
若不是孟享有分基地的依仗,反过来把大多数劣势条件都占了的华夏胜率渺茫。即便孟享手中还有底牌,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足以让人头疼。
越是靠近美国本土,对美国人越是有利,而对华夏越糟糕。
从古到今的战争,都会考虑主场和客场的差异。罗斯福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谋算到了这一点。
而且这一点的突出表现,不止是展现在坦克和飞机上。
人力物力的便捷,让美国人在短时间内就在加拿大和美国本土边境处组建起了牢固的防御工事。甚至在五角大楼的第四个方案上,防御工事还要向加拿大的南部繁华地带延伸。
英国人已经同意了美国人的这种支援方式,甚至加拿大的资源也在向这边倾斜。
短时间内虽然不至于造出个马奇诺防线来,但无数的堡垒和沟壕以及地雷阵却足以滞缓华夏军队的行进速度。
华夏军队在加拿大的北部还有阿拉斯加的快速推进,一个原因就是环境恶劣,沿途城镇极少,遭遇的抵抗力量也很弱。
盟军在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也很难全面防御。
但是越是推进到加拿大的南部繁华地带,防御目标越明确,周边的抵抗压力也越强。
北方的木屋已经逐渐的被南方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所代替,甚至在一些战略要地,一个城市说不定就能像斯大林格勒那样拖住华夏军队向前的脚步。
在城市里,华夏的坦克装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诸如那些在荒野上很难有效使用的无后坐力炮和巴祖卡火箭筒等短射程武器,在城市或者堡垒阵地等狭窄环境下,可以对华夏坦克的薄弱点构成巨大威胁。
美国人也明白这一点,甚至在第四个方案中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只是加拿大毕竟是英国人的。
丘吉尔很痛快的答应了。
随着二战战事的进程,像巴黎那样的不设防越来越少,残酷的巷战越来越多。连在英国本土上,德国人和英国人的巷战已经打碎了包括伦敦在内的诸多城市,何况加拿大那些二流城市。
况且丘吉尔更明白牺牲这些城市是有价值的。
那些民用的建造甚至那些堡垒工事,甚至可以不需要军队,靠着民间力量就能用钢筋混净土堆积而成。大量的盟军军队照样可以留在欧洲,利用这些防线拖延的时机,彻底搞定德国人,平息欧洲。英国人可以安心坐看美国人和华夏的互掐了。
面对层层叠叠的防御阵线,在荒野上推进了数千公里的华夏战车终于要遇到西方式的人民战争了。
如果说,这些防线只是滞绊华夏军队的前进,而五角大楼推出的第五个方案却可能直接威胁到整个华夏大军。
当美国人不再和华夏在高科技上死较劲后,大炮这个老牌的战争之王重新唱起了主角。
德国人的闪电战在苏俄碰壁有很多,但遭遇苏俄人的大炮主义肯定是其中重要一点。
大炮主义已经渗透到了苏俄人的骨子里,甚至他们的坦克大集团战术,也是需要猛烈火炮的支撑。
靠着通讯等方式,美国人在二战的炮火支援很是到位,不过在二战中的风采却被疯狂的苏俄人压过,甚至被他们自己的海军和空军,甚至新兴的陆战之王坦克的锋芒所遮掩。
美国人多数是远征作战,使用飞机、坦克和海军更为便捷。他们生产的大炮很多都作为军火送到了欧洲,而和华夏的多次战斗中,炮火的威力一直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这一次,美国人终于觉悟了。
在第五个方案中,靠着本土的优势下,美国人决定在加拿大以及美加边界部署10万门超过37毫米口径的大小火炮。
“炮火可以洗刷一切耻辱!”罗斯福为这个方案最后的拍板,却震得孟享很是头疼。
抗战之红色警戒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