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征回去之后,看了信。又写了回信,再去找胡佳丽帮自己送信的时候,人家突然不去了,让蒋征自己去。蒋征很纳闷女生之间的这种转变,自己去又不敢直接跑去人家家里面,只好拿着信在水塘河附近转悠,还好人家小闺女激灵,自己就跑出来了,主动找到蒋征。
“给你!”
蒋征把信递出去。
对面的小心把信收好,脸上红扑扑的。还不知道这表情在期待什么,蒋征明显不懂人家小女生的心情,给了信就自己走了。
走的时候自己还激动个不停,后面几天的日子几乎都是信件来往,明明就在一个村子里面,偏偏要自己写信,自己送信,连基本的看起来正常的语言交流都没有。
黄连英和蒋文在另一边已经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回老家看孩子,给蒋征买了参考书还有其他的资料之类的,为此还去新开的辞林书店转悠了许久。书店是在兴义市四小附近的书店,也就是向阳路小学门口的书店,蒋文夫妻回家基本都会从麦子丫口的路向下走,然后路过向阳路到北京路口乘车回家。
想着儿子进了实验班,在城里都会买许多的资料上学,农村那里会有什么学习资料存在,黄连英拉着一脸不情愿的蒋文去书店里面给儿子挑选好了学习资料,蒋文始终都仅仅在心疼自己钱而已。
蒋文夫妻到家的时候才上午的11点,而蒋征最近的异常都被家里人看在眼里面,只是文强不说,蒋奶奶不说,甚至连小闺女家那边的爷爷奶奶都不说。
在鲁镇这个地方,初中毕业就结婚已经成了一种常识,甚至严重一些,小学毕业就结婚的也不是没有,在这种普遍的现实下,对于蒋征和自己孙女之间的事情也就不是那么的排斥。
加上其实蒋征到鲁镇的这一年里,基本村子里面有人家办什么红白事,蒋征都会去帮忙洗碗、添饭,平时还会没事去帮家里担水,这些事情在村子里面都被无数的眼睛看着。
蒋征比起同龄人来显得要勤劳不少,几乎是缝事便去帮忙,村子里面对于这个家伙的评价也就水涨船高,逐渐的“听话、勤劳”之类的标签就被村子里面长辈贴在蒋征身上。
看到自己孙女和蒋征一起玩,也就懒得管了,这种女婿不乘早,说不定以后就没有机会了。蒋征不知道这些事情,只知道村子里面的人看到自己都是笑呵呵的说话。
这也是让蒋文和黄连英意外的事情,在城里的时候觉得蒋征总是不听话到处跑,可是在这边这种到处玩的行为是孩子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况蒋征这孩子还到处帮忙,也乐得大人喜欢,
而孙子回来之后,蒋奶奶在虚荣这块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于孙子的行为也不会有什么不满。自己三个儿子比起孙子来都有些差劲的意思,不仅仅是读书,其他方面也是这般。
现在大儿子回家来,村子里面到处都是夸耀自己家孙子的言语,蒋奶奶说起话来底气也比较足:
“如何啊,啷个乖的娃娃,你们带会喊一天不听话,早就喊你们送下来不听!”
“.....”
蒋文和黄连英不知道说什么,黄连英则是来自母爱的感动,从来没想过自己孩子会做到这样,虽然之前在兴义住的时候,邻居们也都夸赞蒋征那么小就会自己做饭之类的,听话懂事等等。
但是黄连英和蒋文从来没有把这个事情当成一个有意义的事情来看待,现在和儿子分别一年的时间,回家来,这已经不是之前那几家人组成的邻居,一个村子怎么都有好几十户人家,最少也有20来户,这么多人说话,蒋文也就没有办法反驳什么。
算是被自己认识了许多年的人逼到了墙角。
中午蒋征回家来,蒋文叼着烟看儿子的眼神复杂,不知道到底在想什么事情,黄连英则激动的跑过来,一口一个“幺儿”,搂着儿子。蒋征对于母亲做的那些事情还有阴影,尤其是外遇的事情,自己见到的那个高个的男人,那个眼神,蒋征一辈子都还记得。
因此黄连英搂着蒋征,蒋征从内心来看是比较排斥的。蒋征没有推开母亲,内心冷冰冰的,黄连英也感受到了。儿子离开自己的这一年,似乎阳光了许多,同时自己也失去了弥补之前那翻错误的机会。
黄连英忙说道:
“你看妈给你买了廊子下来!”
对于蒋征而言,原本在城里的时候能让蒋征开口的东西就是资料,或者是书包,而蒋征看着别人用了5年的“一点通”参考书自己一直想要一本,虽然和黄连英说了几次,可是从来都没有买过。
黄连英这次带下来的资料就把儿子想要的书都买了一份,东西不算多就一本一点通、一本数学的奥数以及一本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钢笔之类的都买了一只,算是照顾到了蒋征长期以来的兴趣或者需求。
蒋征看见这些东西都比较高兴的,毕竟到这里的许久都没有什么所谓的资料存在,班级上那些个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听说周末都会去城里买资料之类的,都希望自己家的儿女能够考上“一五八”这样的学校。
所谓的“一五八”,也就是兴义一中,兴义五中,兴义八中,这其中两个学校的背景都不差,兴义市一中培育出了当时的蒋介石手下的三大名将之一的“何应钦”,当时何应钦想反蒋,奈何没有机会最后还是一起远走了台湾,算是兴义人的一件憾事。而兴义八中则是贵州醇酒厂的老板投资建设的学校,大概是因为不缺钱的缘故,师资力量反而一跃而起是兴义最好的学校。
因此作为兴义人基本都是以考上一中、八中为荣。
蒋征在实验班当中,大家都在抱着考上一五八的心思在学习,虽然多少有几个刺头,但是上课起来还是蛮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