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涵:“岂止是有道理!你想想为什么朝廷还要说得这么可怕,好像我们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似的?说明怕我们的人只是一部分人,我估计也就是城市里尤其是有文化的人。那些荒郊野外、深山老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是什么人。所以朝廷是怕那些人伤害到我们。”
韩秋生:“你说朝廷为什么这么怕我们?”
张一涵摇头:“我觉得朝廷不是怕,而是有求于我们。”
韩秋生:“我们就是时空游客,他们也知道我们有纪律,什么都给不了他们,他们还会这么想吗?”
张一涵:“所以这就是那个老问题了,真的只是旁观历史吗?如果以前去的每一个人,都是规规矩矩的旁观者,从不越雷池一步,朝廷怎么会这么想?”
韩秋生:“你卖什么关子?赶快从实招来!罚你无罪。”
张一涵:“谢主子隆恩!主子爷,小的是这样想的。自从有游客到了秦朝以后,这一代代的传下来,朝廷算是明白了一件事。虽然咱们很堕落很坏,但咱们很富,可以说手指缝儿里给他们漏点儿,就够他们吃的。”
韩秋生:“你不是说管得很严吗?连行李都是论克的,朝廷能得到多少好处?”
张一涵:“你听小的给你慢慢解释。这个胡叔啊以前是空军转业的,他原来在空军有一个老首长,这次成立时空管理部当上了部长。他们原来在部队听说关系不一般,就把胡叔从S省委调到了時管部,担任空管通讯司通讯处处长,几年不到胡叔现在已经是空管通讯司的副司长了。”
韩秋生:“升得够快的。”
张一涵:“别打岔。你知道時管部是这几年最被大家眼红的部委,所以想进時管部的人很多。说实话我还真没想到胡叔这么仗义,一口就答应把你弄进時管部。”
张一涵:“因为眼红的人多,所以時管部就定了一条规定,就是所有想进時管部的人,除了一些特殊岗位没办法之外,统统都先要到古代出差一次。没经过这个锻炼的人,不准进。”
韩秋生:“这算是什么规定,谁不想去?”
张一涵:“你听我慢慢说嘛。刚开始大家都觉得去古代危险得不得了,可以说个个都跟要上刑场似的。所以部长们还以为这条规定是一种惩罚,可以把很多想进時管部的人给吓住。”
张一涵:“没成想好家伙,这一下子都疯了,听说光中央领导的条子就有一大摞。这时候時管部领导才知道失算了,所以这时候就有人对胡叔能从S省调进北京,而且一来就是处长有点儿不服。”
张一涵:“胡叔这个人,文化确实不高,是从部队上了个中专。其实你也知道,现在早就过了文凭热的时代了。可是这种事情是不讲道理的,就有人拿胡叔的文凭说事儿。尽管部长没当回事,而且胡叔这个岗位当时根本不用去古代。但胡叔这个人性格硬气,不愿意有人说老领导的闲话,就主动申请去了两次。当然现在没有人说你是风格高、有奉献精神,而是说你发了大财。这些话胡叔也不计较,随他们爱咋说咋说去吧。”
张一涵:“胡叔他们在建设野战机场的时候,免不了要和古代朝廷打交道。胡叔这个人别看健谈,但关键问题口风还是比较紧的。可他手下一个跟他一块去的小青年儿,跟我认识。有一次一块儿喝酒跟我说,实际上野战机场付给朝廷的租金,很多朝廷就不要黄金而是要铝。”
韩秋生:“古代人怎么会知道这个铝?”
张一涵:“这不就是嘛,除了那些前边儿去的旅客宣传的,朝廷怎么会知道这个东西。他们不但知道这个铝,还知道铝现在在咱们这儿,几十年前全世界就开始头疼产能过剩,现在已经是烂大街的白菜价儿了。其实他们更想要钢材,可是他们也知道钢材太重,咱们肯定不愿意给钢材。所以他们就喜欢要这个铝,而且是要铝合金,强度性能不次于高级合金钢的铝合金。”
韩秋生:“咱们虽然是文科生,可是也知道不管是钢材还是铝材,古代是应该没有加工手段的。他们要这个是没有用的。”
张一涵:“恰恰不是。也就是从这个故事,我知道事情肯定不是这么简单。我又不是没见过古代人,古代人是没有咱们见识这么广,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可他们不是弱智更不是傻子。更何况我估计现在他们那里,藏书未必比咱们学校图书馆少多少。”
张一涵:“我们到了唐朝,几乎每个人,朝廷都派了一个礼部的官员陪同接待。虽然不是一人一个,但也起码五六个人就有一个接待员。你想想朝廷为什么这么热情,朝廷又不是钱多得没地方花了,而且朝廷现在也不信什么四方来朝的鬼话,”韩秋生插话道:“朝廷不信吗?”
张一涵:“不信。接待我的这个官员叫李颀,是个礼部里的副科长。他就说朝廷早在汉朝,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没有友谊。所以除了少数比较好大喜功的皇帝,实际上大部分朝廷都明白,要讲实际利益而不是虚礼。有的朝代还把礼部改名为外交部,只不过这么做的朝代不多而已。”
张一涵:“我想套这个李颀的话,实质上我感觉他压根儿也不怕我知道什么。我听这个李颀说,开始秦朝收的是黄金,到了汉朝还是收黄金,但汉朝中期以后就开始要铜。到了唐太宗就开始要铝合金了。你猜怎么着?”
韩秋生:“少卖关子,快说!”
张一涵:“小的遵命。汉武大帝西征匈奴的部队,有大炮。”
韩秋生跳了起来:“难道说有人带着大炮,不,不可能,难道说有人帮着汉朝研发出了大炮?这么说汉朝的工业加工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基本上是明朝的水平了?”
张一涵:“只有这么一个解释。因为我确信,不可能有人把大炮运上空天飞机。所以我敢肯定,是有人回汉朝研发的。你想想从秦朝开始就有人回去,再加上汉朝回去的,这么长时间搞出铜炮也不算什么难事儿?”
韩秋生:“是铜炮不是钢炮吗?”
张一涵:“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是大炮。还有你知道李世民的部队用的什么武器?”张一涵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的说:“大炮、火绳枪。”
韩秋生:“这么说那些不回来的,还真有人心怀不轨,看来个个都想要改变历史。”
张一涵:“那也不是,我敢说大部分旅客是去发财的。像我,就不关心什么改变历史。我估计这种人只是一小部分,不过这一小部分能量很大。你知道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现代人做顾问的皇帝,是谁?”
韩秋生:“我怎么知道?快说!”
张一涵:“得令!是汉武大帝。我这可不是口误,确确实实汉武帝的谥号不是汉武帝,而是‘汉武大帝’。”
韩秋生:“这是怎么回事,快说说!”
张一涵:“据这个李颀说,汉武帝临死的时候,对那些顾命大臣们就提了一个要求,说:我在中国历史上是武功最大的皇帝。虽然这对于现代中国已经没有意义,因为占的地方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是无效的,占了后世也得丢。但我好歹能排个第一名,所以我的谥号,我觉得本来我再要个‘文’字也不为过。但‘汉文武帝’确实不好听,我就求再加一个‘大’字,就像后世把我叫做‘汉武大帝’那样。好歹算是对我一生功业有点回报,你们看行不行?群臣哭着说您当得起这个‘大’字,所以最后汉武帝的谥号就是‘汉武大帝’。你能想象汉武帝看着电视剧《汉武大帝》的情景吗?”
张一涵:“你知不知道,李世民身边起码有三个现代人做高参?”
韩秋生:“你小子,老老实实的全说出来,饶你不死!”
张一涵:“你知道李世民发布的施政纲领是什么?”
韩秋生把一听啤酒扔了过去。
张一涵忙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封建主义开明富强社会。”
韩秋生一口酒喷得到处都是,呛声不绝,张一涵哈哈大笑。
张一涵:“这可不是我编来吓你的,这是李世民亲口说的。”
韩秋生:“那你觉得他们富强吗,开明吗?”
张一涵:“那要看和谁比。如果和我们比,确实既不富更不强。但是要和历史上的唐朝比,我觉得就富得太多太多了。起码就我看过的电视剧来比,还不错。至于开明,我说的这些情况你听了,觉得唐朝开明吗?”
韩秋生:“我真的很难相信唐朝会有这么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