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穷家小业的,父母为了供自己在北京上大学,可是把吃奶的力气都挣出来了。村里很多人都嘲笑父母,家里穷的一塌糊涂,还要让儿子在北京念书。
韩秋生:“两位老师,杨贵妃的墓您二位去过没有?我最近想去看一下,拍几张照片。”
梁教授:“当然了,我们就是搞这个的,怎么能不去呢。而且很方便,离西安很近。我记得我从西安坐车,好像还没有几十分钟就到了。在临近公路的北边,一个缓坡上去,也不是特别大,封土也不是特别高。”
李教授:“其实网上有的是照片,你随便下几张就行了,没必要专门去一趟。这个墓其实是衣冠冢,里边什么都没有。杨贵妃死了以后就随便埋在路边,等到第二年玄宗从四川回来,才派人挖出来重新入殓。史籍记载,人已经腐烂了。红颜骷髅,何其惨也!”
梁教授:“杨贵妃既然不是农家女,她小时候应当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历史记载贵妃通音律、善歌舞,说明贵妃的艺术才华是很高的。否则咸宜公主婚礼,也不会请她去表演。”
梁教授:“另外从《全唐诗》中,杨贵妃传世的诗作来看,贵妃的诗也是很有功底的。”
张一涵:“杨贵妃还能写诗?”
梁教授:“当然,写的水平还可以。《全唐诗》收有贵妃写的一首诗叫《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这首诗在唐诗中,水平不算太高,但也不是太低。”
梁教授:“所以史书记载杨贵妃招待李白喝酒,这其实应当看作,是一个女诗人对大诗仙的崇拜。”
梁教授:“杨贵妃不但诗写得不错,她最厉害的应当是舞蹈。按照史籍的描述,杨贵妃起码是一个很厉害的舞蹈家,她的霓裳羽衣舞在当时是很有名的。”
张一涵:“梁老师,我还是不理解,既然杨玉环是个胖子,那怎么可能还是个大美女呢,唐玄宗怎么会那么喜欢她呢?”
梁教授:“杨贵妃确实比较胖,但这要看是和谁比。和赵飞燕比,胖是肯定的;和西施、貂蝉、王昭君比,可能就是更丰满一些。杨贵妃肯定不会是我们普通人中那样的大胖子,那样四大美人怎么可能会有杨贵妃呢?”
韩秋生:“梁老师,会不会唐朝人以胖为美,这是审美标准上的差异。”
梁教授:“审美标准的差异肯定存在,但这种差异大家的一般想象其实是错的。我自己有一个看法,就是所谓的吴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反映的确实是以瘦为美。其实这种审美观,正是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的正常审美观。这种审美观到了明清,就会发展到瘦到排骨一样,而且还要小脚、小嘴、甚至小如房。总之一切都要小,个子大、脚大、嘴大、如房大的妇女甚至有嫁不出去之虞,这实际上都已经发展到病态的程度。所以在这样的中国人眼中,那些丰如肥屯、脚大嘴大的妇女就是丑的。”
梁教授:“但是我前面说了,李唐王室有很浓重的胡人血统,打个比方就是来了一群外国人做我们的皇室。这些人和我们的审美差异马上就表现出来了,他们不喜欢我们喜欢的小鼻子小眼、又矮又瘦,他们喜欢的是屁股大、腿长、嘴大、如房大。所以这些我们看来挺丑的女人,他们就觉得漂亮。”
梁教授:“我认为李唐王室在审美上和纯汉族的差异,应该比我刚才的比方要小。因为李唐王室毕竟不是老外,他们的胡人血统固然浓重,但汉人血统也一样浓重。再说毕竟在汉族人中生活了好多代了,所以我猜测杨贵妃的长相,可能类似于现在我们说的混血儿。不像纯正的汉族也不像纯正的胡人,所以特别符合李唐王室的审美观。因此杨贵妃的胖其实并不是胖,而恰恰是丰满。可能她是四大美女中最丰满的一个,用现代的眼光来评价,她应当是最洋气的那一个。”
韩秋生:“可是在杨贵妃的众多画像中,个个都是典型的唐仕女形象,有点丰满,但不像是西方妇女或者是混血儿的样子。”
梁教授:“中国古代在绘画的逼真度方面,和西方差距很大。再说这些画像都是画家想象出来的,当然要像概念化的唐朝仕女,这些画是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的。”
李教授:“你们想想,古代通缉罪犯贴在城门口的画像,恐怕更像是漫画吧。根据这个画像抓人,我还真佩服古代的捕快,这太不容易了。”
梁教授:“其实当年士兵闹事的时候,高力士说过一句公道话:‘贵妃诚无罪。’当时众军闹得很厉害,类似于后世的兵变,大家都不敢说话,但高力士说贵妃其实真的没有罪。这个历史记载,以前大家就觉得高力士因为也是一个奸人,肯定向着奸人说话呗,谁叫他们的关系那么好呢。实际上这个观点在高力士墓志铭出土后已经证明是错误的,他们本来就是离得特别近的老乡,古人这方面的情结又重,所以这是一句真正的公道话。”
张一涵:“是啊,杨贵妃死得太冤了!这安史之乱又不是她搞的,干吗要她承担责任?”
梁教授:“杨玉环封贵妃以后,由于玄宗没有皇后,实际上以贵妃得到的宠爱,在宫中的地位就相当于一个皇后。历史上对于杨贵妃到死都未封后,一直有各种争论。实际上我觉得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她毕竟当过寿王妃,虽然李唐王室胡风很重,不介意公公娶儿媳妇,但毕竟有点不光彩,估计封后大臣会有意见。二是最可能的原因是杨贵妃没有生育,这对于要求母仪天下的皇后来说,太致命了。但有一点可以明确肯定,就是杨贵妃从来没有插手过任何军国大事。她在这方面,和历史上著名的一些皇后、太后是完全不同的。杨贵妃既不像武则天那样,有很高的政治追求;也不像吕后那样,善妒和狠毒;更不像慈禧那样,有非常强的权力欲。”
梁教授:“杨家虽然确实鸡犬升天,杨贵妃的堂兄杨钊,就是后来的杨国忠,当上了宰相。但这不是杨贵妃安排的,而是玄宗太宠爱杨贵妃,自己讨好的。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杨国忠并不是史书上说的那么无能,而是颇有为相之才,尤其是还可能在数学和财会方面,非常精通。”
梁教授:“当时杨贵妃的父亲封了国公,三个姐姐都进宫做了妃子。据说一帮女眷在华清池游园,走过的草地上各种首饰洒落一地,有人在草丛中能捡到贵重首饰。这种传说估计有些夸张,但玄宗的极度宠爱,确实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否则天下百姓,不会传说‘不重生男重生女’。说明大家特别羡慕杨家。”
张一涵:“我靠!姐妹控啊!唐玄宗太潇洒了!”
梁教授:“小张啊,你去了以后真不敢这样,这样你能不能回得来,会很成问题。”梁教授看张一涵有点惫赖,决定吓吓他,省得惹下麻烦。
张一涵:“对不起对不起梁老师,一時口滑,我去了唐朝一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梁教授:“唐朝倒也不必如此紧张,你这个性子要是去明朝清朝,我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韩秋生心说:您老人家放一亿个心,这个GR的花花公子他是根本不可能去明朝清朝的,想去他也买不着票。
梁教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带着部队逃往四川。走到兴平马嵬坡这个地方是个驿站,当兵的不走了。说皇上你宠信奸臣才会发生安史之乱,我们要求把杨国忠杀了,玄宗只好杀了杨国忠。但军士还不干,说把他妹子杨贵妃也一块杀了。结果玄宗没办法,‘君王掩面救不得’,只好让人把杨贵妃勒死了。”
梁教授:“估计你们学的就是这个,但杨贵妃究竟是怎么死的,历史上也有争论。”
韩秋生这时候已经无奈了。出生地在哪儿有争论,怎么死的有争论,都很正常。没争论才不正常,这本来就是中国历史的一大特点。
梁教授:“杨贵妃最后是怎么死的,有好几种说法。第一种最主流的说法是,玄宗无奈,让高力士把杨贵妃勒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这就是贵妃‘缢死’。传说搬运贵妃尸体的时候,贵妃脚上的一只鞋被一个老妇人捡到。后来别人要这只鞋,老妇人索百钱,还借此发了财。”
梁教授:“第一种说法还有一说,不是死在梨树下,而是在佛堂中。《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这就是说他们认为‘贼本’就是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