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沉默多时的臧布即选择了出班,群臣在朝堂之上的气氛无疑也更显的压抑了起来。
伯牯面露笑颜,言道:“大长老既有话说,便请明言。”
臧布不紧不慢,回应道:“朝臣所见,老臣在侧已听得明白了。如今三老与吾梓须各持己见,老臣本不该多说什么。毕竟吾梓须是老臣推荐,其中偏向怎样,只恐外人误会罢了。”
伯牯笑道:“朝中议政自有公论,何来偏执之说?今有何话话,直言无妨。”
臧布谢过,言道:“此番政论,只为国卫府人才用人所取。但以老臣之见,渊默大长老既然推荐的人不能为吾梓须所用,那便不若让吾梓须自己来寻可靠之人启用罢了。反正国卫府建立的职责,其中有一项就是为我元国尽览人才。人才既用于国中各处,国卫府内部自然也不例外。朝臣功绩怎样,只以政绩论功行赏。何必为此小事,反而便在朝堂之内争论不休呢?”
臧布一语出口,伯牯立即明白了吾梓须的用意。
原来他与三大元老争雄,中心思想只为摆脱三大长老在人才和国卫府建立之上的干涉之权。伯牯心中了然,同时也对吾梓须的决策深表认同。遥想国卫府建立的初衷,本来就是为国家和王权服务的。如果四大长老从中予以干涉,试问与被他们掌控的其他权利和部门,又有什么别的两样呢?
此番争辩吾梓须很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要的就是双方的争执不下。之后迫于三老的面子和压力,身为王主的伯牯肯定会出来打圆场。而这样的行事,无疑也正中吾梓须设计的下怀。他与臧布早就暗中勾通,便在此时让臧布出班配合自己做出完美的收场从而达到自己不被四大长老干涉、限制的意图。
三老气急败坏,索性也就不再多问。吾梓须由此目的达成,正好一石二鸟。
“这个吾梓须,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伯牯心中既明,便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吾梓须。
此时的吾梓须仍旧跪在朝堂之上,面对伯牯目光的示意,他就只是充满淡然的为之一笑。这一笑也很显然,那就是他并没有想隐瞒伯牯的意思。而伴随着一切的坐实,殿前的三大长老也全都没有了说辞。
眼看朝中气氛陷入僵局,伯牯也正好选择了顺势而下。
“此事如果诸公全都没有异议,那便按照大长老的意思去办吧。”
“臣谢大王。”
伯牯一语出口,吾梓须紧跟着便选择了谢恩。
看着吾梓须面露得意般的笑容,伯牯也对他深感敬畏。配合他演这一出戏码,伯牯万万没想到吾梓须也将自己算计到了其中。只是自己和身为大长老的臧布有所不同,吾梓须并没有提前做出任何的告知。
至于具体的原因,伯牯心中明了,也根本不必多做询问。
就像自己知晓吾梓须一样,吾梓须也同样很了解自己。既然都是聪明人又彼此相知,试问又何必非要暗中相通、凡事说个明白呢?
伯牯心中感慨,也便在不经意间帮了吾梓须的大计。
留下了这样的一席话,伯牯也没有再多听三大长老要说什么,便直接退了朝会。三大长老全都在气头上,朝会中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事后细思,方知吾梓须与臧布配合之妙。然而事已做成,更兼吾梓须的行事极为迅速。甚至不等他们予以动作,就开除了之前渊默派遣到国卫府的所有作乱之人。
这一行事果断并且干净利落,完全又在无意之间打了三大长老一个措手不及。
伯牯虽然人在内廷,却也在事后听闻了此事。
自从他将大权交给吾梓须,但也时刻都对新建立的国卫府派人暗中监视着一举一动。而就在伯牯身边的内卫之中,有一人从小就是自己的玩伴。此人名唤穆侑俭,实乃元国昔日大将后裔。因其平定昔日内乱故而阵亡有功,便被伯牯之父伯麟所怀念祭奠。
伯麟素有贤明,但凡国中阵亡将士便皆抚慰有度。穆侑俭既为遗孤,伯麟便将年幼的他一并收在内廷携养。
因为这个契机,二人由此相识。
穆侑俭自幼便与伯牯为伴,二人一路学习成长。虽名为君臣,实胜兄弟。后伯牯继承了元国王主之位,内廷护卫事务便也交到穆侑俭手中。今番国卫府动向如何,伯牯多有不能放心。故而差遣穆侑俭时刻留心,以此暗中监视,自然不在话下。
却说穆侑俭对于伯牯的吩咐据实汇报,而听闻了穆侑俭的回报之后,伯牯也对于吾梓须的处事果决深表赞赏。
二人游历与内廷梅林之中,便也不再拘泥于所谓的君臣之礼。
伯牯道:“这个吾梓须,倒是有些处事果断的贤臣风范。之前朝会相见,只道他为了一时之气,不想其中居然蕴藏这般深谋。此番他以国卫府用人不当摆脱三老束缚之弊,直接自己拿定了主动权。这样的人物与行事,倒是真有一番宝剑出鞘的锋芒啊。”
伯牯由此感叹,穆侑俭却在此时面露担忧之色。他沉默不语,甚至不禁在之后发出一声饶有深意般的叹息。
伯牯不解,以此询问。
穆侑俭也不隐晦,直言道:“这吾梓须做事虽然果决,但也不至于将国卫府所有由三位长老派遣来的人全部清除掉吧。似此做法如何得罪三老暂且不论,只怕他新成立的国卫府也会面临无人可用的危机。打压三大长老固然重要,但这样的行事却也太过于极端了。微臣只怕他只顾自己痛快,却完全忘记了大王对他委以的重任啊”
闻听穆侑俭的担忧,伯牯淡然含笑之间,也不禁轻轻摇了摇头。但见伯牯这样的反应,穆侑俭反倒不解,不禁以此询问伯牯其中的缘由。
伯牯道:“以孤看来,吾梓须绝不是那样顾前不顾后的人。他既然选择了这样行事,必然就对接下来的行动有所规划。如今国卫府三老想要涉及掌权,却因为行事不密反而遭到了吾梓须的反击和制约。相比于吾梓须,这三老倒显得没有什么头脑了。吾梓须干净利落的与他们断绝了不必要的干系,直接而不失风范的处理好了国卫府可能在将来面临的后顾之忧。这样行事果决、颇有建树的大人物,难道还怕日后没有人愿意追随他吗?”
穆侑俭惊奇,问道:“难道说,他故意将此事闹大的意思,并不是单单只是想给三老难看,还为了以此笼络国中贤才吗?”
伯牯笑道:“以孤来看,吾梓须做事风格独成一派。看似鲁莽之间,却又饱含缜密般的设计。自从大长老于赦病故之后,我元国的朝中政权一直都在四大长老的把控之中。他们的用人全都为了一己之私,完全不顾国事。而孤因为需要他们的帮助,故而不得不对他们的举措做出让步和妥协。虽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稳固了我朝的国政与群臣,但也使得我元国内部的才俊没有了一展才华的用武之地。此番吾梓须看似鲁莽行事,其实就是在向他们的权威挑战。此事闹大并且一旦传扬出去,必然使得我元国之内的有识之士对他竞相投奔。以此笼络人心,倒是利用此番的三老作乱,给他的国卫府做出了不小有力的的宣传啊。”
闻听伯牯所言,穆侑俭这才有所顿悟。
正在二人彼此谈论之时,忽有内侍来报,言吾梓须已到内殿门口,此番要求见大王。
穆侑俭因此疑惑,不禁问道:“他来相见,大王能知他所为何事吗?”
伯牯摇头,言道:“此人行事,未可尽知。”
于是传令侍从,便唤吾梓须到梅林相见。
这正是“虽有圣君识人智,所行臣下不尽知”。预知吾梓须此番到来,目的有甚如何?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