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臧布前来兴师问罪,反被吾梓须以言语说服不说,还以此巩固了二人之间的关系。臧布如此的好糊弄,却是出乎了吾梓须的意料之外。他本以为臧布会因为此事与自己结怨,便是不杀自己,也不会在日后选择谅解自己的。没想到事态的发展居然急转直下,反而让自己加强了与臧布之间的关系。
吾梓须了然于此,便对臧布再度萌生了利用之心。
今闻臧布所问,吾梓须由此慨然而答道:“王主令臣主审大长老外甥一事,归根结底便是我国卫府日渐强盛所致。他知道我和大长老的关系,故而想要借助此事离间我和大长老。大长老心中怨恨微臣,便从此会和微臣结怨。微臣国卫府虽然日强,却毕竟方来国中不久。既无大长老相助,便会转投他的麾下去。”
臧布闻言,心中了然。以此顿悟,言道:“似若如此,此番倒是伯牯小儿想要加害于我。他身为王主,不思修德以养政理,反而将我这大长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此等昏庸之主,老夫早晚杀了他以血此恨。”
吾梓须道:“想要谋定伯牯,只恐不易。此人虽然年少,权谋方面却有大才。今只借助大长老外甥一事,便让大长老如此待我。若非大长老贤明能知某心,只怕日后你我二人都会成为他争斗之下的棋子了。”
臧布点头,回应道:“此等计谋,何其歹毒。先生既知此计,想必必有破解之法。”
吾梓须道:“既知之,方能破之。如今伯牯毕竟是我元朝王主,更兼贤明加之国内群臣,此番大长老不宜与他便斗。既然此番他的用计便要挑动我二人之间的不合,我们不如来他个将计就计。”
臧布疑惑,询问道:“如何将计就计?”
吾梓须道:“此番你我二人叙谈,并无第三人知晓。大长老但离府去,便当表现出对我的极度不满,并从此在明处尽数表现出你我之间的不和从而达到麻痹伯牯的目的。但以伯牯之才,定然会对你我二人两边拉拢。就像曾经你们四位长老各自为政,他却从中权衡一样。你我二人便也就此静观其变,求得各自安稳之间,正好也在暗中彼此相通。只待时机成熟,即可对他联手相攻。届时大势一阵可下,丝毫不给他任何还手的机会可也。”
臧布大喜,称其妙。
于是就此便与吾梓须达成共识,从此只在表面不和互为敌手。暗中却四下相通,彼此壮大实力。但有对吾梓须国卫府不满的,便会投身大长老臧布的麾下。相反,但凡仇视臧布之人,亦会因此和吾梓须所建立的国卫府相互勾结。
二人以此为利,相互勾结尽晓异己所在。以此铲除,相互壮大,自然不在话下。由此元国内部虽然看似祥和平静,但却由此开始了暗潮汹涌的内斗朝局。
元国态势如此,朝局逐渐已经被吾梓须掌握了要权。
吾梓须心中暗喜,故而暗通使者送往夏朝。
吕戌得吾梓须书信,心中欢喜,自是溢于言表的。此番有吾梓须这样的人作为自己国中的内应,元国日渐衰落的命运无疑可以基本确定。而自己内修政理予以自强之余,也不禁将目光再度放到了南境另外一个国家的身上。如果说,最早三王的联盟土崩瓦解是让自己最开心的事情。那么伴随着吾梓须在元国日渐强盛的扎根,此时的元国吕戌也已基本可以完全放下。剩下的最后一位强敌,便是身处在中原南境东夷之地的靖国了。
相比于三王和元朝,靖国无疑算得上是南境三国之中为人处世最为低调的一个国家。
国主苏牧因为曾经在先王子储时期救援过夏朝,故而得到子储的提拔并且在最早的庐郜称王。后又因帮助幽毖一起平灭了东夷古国,故而得到了身为夏先主幽毖的赏识。莫说庐郜,便是与庐郜相连的下卞之地,也一并被封于了苏牧作为王朝靖国的封邑之地。
说起苏牧的做人,向来以低调为主。这样的人,即便是在幽毖强烈的想要收纳王权削藩诸王的重要时期,他甚至都没有将苏牧的靖国提上日程。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备受历代夏朝先主全都认定是国中忠杰的王主,却在大夏先王幽毖死后悄无声息的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并且以此夺得了整个的东夷之地。
“苏牧这个人,因为低调的处事很容易被人忽略,但他却是个决不能小视的大人物。”
在和吾梓须的相互暗中通信之中,吕戌曾经便有多次提到苏牧。
吾梓须细思惶恐,也认为吕戌的认知无疑是绝对正确的。
单就苏牧的表现来说,夏朝历代的君主全都将他视为夏朝诸多藩王之中对夏朝最为恪尽职守、尽忠结义的人物。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忠杰之人,却在夏朝面临南境危机的时刻,与当时率先挑起反旗的三王共同反夏。他一举悄无声息的平灭东夷壮大自己的同时,也让原本应该全权属于夏朝的土地因而一分为四。后诸国在南境多有纷争自损,而苏牧也是暗中保存实力并且勤于政务的唯一的人。
实力的保存,虽然并没有让他在南境诸国纷争之中获得什么所谓的既得利益,但勤于政事的忙碌,却无疑让他在继如今的元国和三王动乱之后,成为夏朝未来最具雄厚实力的对手。
“如今三王联盟已破,元国政务亦有先生全权做主。现天下诸分,唯有靖国暗中图强。若不加以制衡,只怕日后他的发展会比诸国更快。而对于我朝的威胁,也无疑会在悄无声息中显得越发渐大的。”
吕戌在书信中的提及,无疑也让吾梓须开始对苏牧所统领的靖国倍加提防起来。
苏牧虽然为人看似和善低调,但如今回想,他的几次出手无疑都快似疾风并且常有令人为之莫测般的异样风骨。从他最早帮助夏朝平定内乱,直到在南境独立称王收复整个东夷古国,苏牧都是未尝一败的大赢家。这样的人一旦任其肆意发展,只怕未来他不选择动手便罢,一旦动手整个中原只怕都要被他一人颠覆。
“不动如山,动若雷霆。一旦出手,便如狂风席卷之势,必然势必可当。”
吕戌的书信中,给予向来处事低调的苏牧这样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也让吾梓须对于苏牧的态度越发诚惶诚恐起来。
他心中明了,那就是以如今夏朝的国力而言,理当以休养内政、自强军队为主。实在不宜于和苏牧随便开战,甚至主动挑起战端。正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利用他国的国力对苏牧所统帅的靖国进行逐渐并且稳步的消耗,无疑才是夏朝最应该秉承的对于南境诸王的攻势态度。
想办法同时消耗靖国与元国的国力,这才是夏朝如今解决南境两大列国的根本国策。再简单一点来说,如今没有事情是让靖国和元国这两个南境一等一的强国相互开战彼此互做损失对夏朝更有利的事情了。
身为无双国士,吾梓须当然也很清楚这一点。然而想要达成这个目的,老实说却不甚容易。一来是两国之间并没有彼此的矛盾和利益的冲突,另一方面就是在他们彼此之间还存在着那所谓的三王之地。三王虽然已经列分,但他们的存在仍旧阻断了中原南境两大巨头的战场相逢。而想要靖国和元国彼此开战,就只有先吞并三王一条道路。否则隔着三王,靖国和元国又有什么利益的驱使能够让他们独自用兵呢?
看着吕戌的回信与见解,吾梓须暗中长做叹息。
这正是“虽然掌得权在手,万事却难尽由人”。预知吾梓须又当以何策利用元国之兵对抗苏牧所率领的渐强靖国?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