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陷入绝境,连决战都是奢望。
戏志才跟黄忠赵云他们在十几里外,虽然没有围城,但也没有任何希望。
颜良他们只有几天的粮草,而距离他们控制的地盘还很远,根本逃不出去。
最好的办法就是决战。
但是敌人有强大的重骑兵,他们士气低落,如果被重骑兵冲破了阵形,整支军队便会崩溃。
颜良就是太明白了,所以才会无法抉择。
三天后,颜良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已经到了最后抉择的时候了。
三天来,士气持续低迷,颜良知道,继续下去,不用敌人攻打,自己先溃散了。
“主公,今后良无法继续报效,请主公保重。”颜良跪在地上大呼起来。
此时的袁绍虽然没有听到颜良最后的呼喊,但是却一点都不好过。
情报已经传到了他那。
这是一个惊天噩耗。
“章羽,章羽,我与你不共戴天。”袁绍憋了半天就骂出怎么一句话来。
这几天他可谓是天堂地狱走了一遭。
刚开始,捷报频传,攻入右北平,攻入辽西郡,袁绍是多振奋。
甚至之让颜良一个人领军,因为这场战争没有多大的难度,袁绍要在其他方向用兵,所以只让颜良前去。
本来非常顺利,甚至袁绍以为,再过几天,章羽的势力就不复存在了。
但是攻入辽西没几天,噩耗就传来,章羽出现了。
章羽出现的时候就迅速切断他跟颜良军队的联系。
袁绍开始十分的震惊,章羽到底怎么从草原活着回来。
这个时候他如果果断出兵还有机会,但是颜良军中好歹也有二十五万以上的军队,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章羽怎么能吃的下去。
当然吃不下去,所以袁绍只是让渔阳郡内的兵马前去接应,只要颜良撤到平谷县就没事。
哪里知道,章羽的目标就是平谷县。
攻下平谷县,章羽也将消息压了几天。
几天之后,袁绍再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不过这时候如果还能派兵马前往也还能救出一部分。
袁绍还指望蓟县里的兵马能救援颜良,再不济,颜良一路杀回来,撤到渔阳郡里面也能保住一部分兵马。
但,章羽已经将渔阳郡的兵马都诱了出来,大部分歼灭掉,如此,颜良要穿越的就不是一个右北平郡,还要穿过渔阳郡。
这问题就来了,沿路层层偷袭,让他损失巨大,粮草也丢了很多。
还有士气问题,士兵承受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主公,请速速发兵,属下愿意驰援颜将军。”文丑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袁绍摇摇头,要救援颜良太难了。
蓟县被章羽攻下,有情报,章羽一直在那加固工事,蓟县的防御袁绍是知道的,没有十天半个月是打不下来的。
而且要救援颜良要抽调很多兵马,此时的兵马大部分都驻扎前线,要调集不是那么容易的,大部分机动的兵马已经让颜良带去攻打辽东,其他的兵马不可轻动。
如此,袁绍哪里有足够的兵马。
要攻破蓟县,杀入渔阳郡救颜良不是三五万兵马可以解决的。
派三五万兵马去跟送菜没有什么区别。
袁绍没有发话,文丑着急,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最后袁绍痛骂了一番章羽。
郁闷的不仅有跟章羽大战的敌人,还有曹操。
曹操可是下了圣旨宣布章羽死亡的。
如今章羽活过来了,还大杀四方。
如此,显得圣旨更加没有权威。
这是对圣旨权威的一次打击,本来圣旨还有点作用,如此一来,作用顿时削弱很大,这对曹操可不是什么好事。
曹操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本来,章羽没死的情况曹操也考虑到了,但是没想到的是这次章羽不仅没死,还强势归来,兵马根本没有损失多少。
这种情况是曹操没有想到的。
而且他们也得到情报,章羽坑了匈奴跟鲜卑,这要是传出去,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曹操就是有意要坑杀功臣。
这笔帐在诸侯那会算到曹操身上,但是在民间,在百姓眼中会算在皇帝刘协身上,这刘协本来在民间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如此一来,影响力必然受到影响。
这是他所不希望的。
“诸公,章羽竟然毫发无损的回归,此战之后削弱不了他多少实力,不用多久便会恢复过来,到时候对我们必然很被动啊。”
章羽的报复心理那么重,曹操也算是领教了,这回章羽挺过来,他落井下石的事情可是会遭到章羽的报复,故必须提前准备。
程昱出来说道:“主公,秘密找章羽谈判,许些好处,揭过此事。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袁绍,没必要跟章羽的关系闹僵。”
荀攸出来说道:“主公,章羽要报复就报复,不必在意,他手段有限,我们自然也能反制,可以跟章羽合作,绝对不能妥协。”
满庞也出来说道:“主公,跟章羽交往,利益当先,这次我们虽然得罪他,但是他也是个明白人,报复手段有限,不必理会,今后有需要,他还会继续跟我们合作。”
其他几个谋士跟将领都发表了意见,意见比较杂,曹操也难以取舍。
“这章羽还真不能以一般眼光看待,这次草原之行如此凶险,竟然没事,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次他回来没有选择攻打匈奴,而是攻打袁绍,直接将颜良的二十多万大军陷入绝境,估计再劫难逃。”
曹操继续说道:“章羽一举奠定了优势,我估计,不用多久他便会控制幽州,到时候我们就对袁绍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将来合作的空间很大。”
众人听曹操一说都知道有理,以为曹操要向章羽妥协。
其实妥协也合理。
不过曹操却说道:“将来合作,咱们要取得主动,分配更多的利益就不能太过软弱,不过关系也不能太过僵硬,这次妥协是必须的,却不能给章羽任何实质的好处。”
众人点点头,还是曹操高瞻远瞩,从此战中看到未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