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要来谈谈大高潮了,以前101对大高潮的认识很浅,以为就是顺着矛盾冲突写下去,到了自然而然的时候,就会以一种异常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也就形成了大高潮。
不过这种认识和废话一样,怎么就自然而然了?怎么就水到渠成了?在反复读了几次《倚天屠龙记》中“光明顶”的大高潮后,101终于明白,其实大高潮是铺垫出来的,而怎么铺垫,铺垫多少,其实是事先构思好的,需要一些匠心才能堆叠出来的大高潮。
那种以为大高潮是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纯属扯淡!
下面上菜!
--------------
首先,对“大高潮”定义,它是人物性格、矛盾冲突和小说主题,三者的集中爆发,在大高潮中,所有矛盾达到不可调和,以一种异常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以“光明顶”大高潮为例,它是预先构思好的,还是自然而然写出来的?
101认为,一定是预先构思好的。
依据就是“因果论”。
因——
张翠山夫妇,在武当山上被各大门派逼死,张无忌的母亲临死告诉他,记住这里每一个人,他们都是逼死你爹和娘的仇人
张无忌冷冷地看着他们,把每一个人的样貌都记住
请问,换成你是作者,对这些人怎么复仇?是按人物性格推演呢?还是预先构思好后面的复仇情节?
首先,张翠山夫妇之死,是矛盾的起因,咱们给设定为A点
我们要用一种大高潮的方式解决这个矛盾,为什么?
因为众恶人无耻地当众逼死张无忌父母,这个仇只能当众报才爽快
所以,因果论决定了,这样的仇,只能有那样的果去报
果——
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上,众门派的仇人再次聚在一起,而当年弱小无助的少年成长成为有绝大神通的英雄,主人公横空出世,狠狠地将众仇人羞辱一番,不光要打杀他们的身体,还要无情地鞭挞他们的道德,他们自以为是的做派。(这种复仇方式酣畅淋漓,和《基督山伯爵》异曲同工,没看过的童鞋应该去补补课)
那么大家看,金庸实际上,在不考虑人物性格和利益方面的因素,他在书的前面,就决定了后面该有一个这样的大高潮,就是围攻光明顶
所以,仇人后面再次聚首就是一种必然,有崆峒派,有少林寺,有峨眉派,有武当派,还有华山派,昆仑派等等。
101将其称之为:B点
A(因)-B(果)
确定了a,b两点,中间用什么去填充?
如果懂得大高潮和铺垫的原理的话
大高潮是解决矛盾,铺垫是造势,让人物间矛盾加剧,换句话说,让这帮人再狠狠欺负张无忌
因为A点的矛盾,直接在B点解决了,读者会觉得,我擦,不给力啊!
所以从A到B,一直铺垫这种复仇的情绪
那么再细看
和少林寺的仇恨怎么来的,当时张无忌被玄冥二老打伤,张三丰抱着他去少林寺求易筋经,少林寺的秃驴闭门不让他进,气得张三丰没法子
这一笔,是铺垫和少林寺的仇
然后呢,还不够,少林寺有个圆真,就是金毛狮王的师父,这个大奸人,隐藏在少林寺,这也加大了读者对少林的仇恨
少林的仇恨至此,铺垫完毕。
再来看崆峒派,这三个糊涂蛋,修炼七伤拳,各个练得有伤
他们跟张无忌的义父金毛狮王都是有仇的
还有张无忌在雪山被人骗,放狗去他身上咬,那伙人也去了光明顶(昆仑派何太冲夫妇)
胡青牛,那个见死不救的医生,教张无忌学医术,他和华山派掌门鲜于通也有仇,此人玷污了他的妹子,后来胡青牛死了,这个仇就没人给报了,胡青牛对张无忌有恩,自然读者希望张无忌替他报仇,伸张正义。
多的情节不说了,基本上张无忌从A点消失,直到B点出现,整个过程是冒险,提高实力,同时也是跟这帮仇人酝酿仇恨的过程
金庸每一笔情节都不是废话,他都是为了B点大高潮爆得爽而处理的
以上解释,说的就是“大高潮是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爆发”
所有线头汇总到一起,在光明顶集中解决
至于张无忌饶恕他们,这是他的性格决定的
另外,还有一个没说,主题
整本书,倚天屠龙记
倚天代表什么?假仁假义
屠龙是什么?正义,真理
各大门派就是倚天的代表,假仁假义
所以,整本书的主线是用追查金毛狮王和屠龙刀的下落穿起来的
不论A点B点之间怎么折腾,最终都用这条主线穿起来了,这就是主题
所以大家看,其实金庸很可怕,他早早设定了一个局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忽视了,比如主人公的恩怨情仇,还没分析出来
他一路走来,跟他发生那些爱情纠葛的女子,那一段段情,我们没有分析怎么做到的
--------------
刚刚的分析,101总结为因果逆推法——在落笔前,已经有了结果,从结果倒推回来写开头
有趣的是,从张翠山夫妇的死往前推,会发现,他俩的死也是一个大高潮,前面两人相识相知,直至冰火岛和谢逊的冒险,又是一种铺垫
嗯,这一贴主要从因果论角度讲了大高潮前的铺垫,下一贴会具体分析大高潮本身如何进行的,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