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之难已解,秦风李孝逸等人赶着十几辆马车,踏上了返回长安城的路上,林如海则是送他们一程。
马车上装满了密密麻麻的盒子,盒子里面都是骨灰,那些舍命与突厥厮杀,保家为国唐军将士的骨灰,
那些视死如归破突厥军阵的燕云十八骑骑兵的骨灰。
这些烈士们都是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最后却客死他乡,甚至于突厥士兵的尸体共同化成一坡黄土。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
在这个战争不休的时代,等级尊卑分明,是没有人人平等这个概念的。
在权贵看来他们是最普通的将士,命如草芥,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出人头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像李孝逸这样刚出道就得到高位者赏识的,更是祖上烧了高香少之又少。
普通士兵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只能如同蝼蚁一般,死了便是死了,末了便扔在乱葬岗连口棺材都没有。
这是秦风所不能接受的,对生命不能没有敬畏之心。
所以打扫战场时,秦风特地将唐军将士们的尸体与突厥人的尸体分开焚烧。
他们的鲜血不会白流,秦风要找一块风水宝地将他们安葬,年年祭奠,以慰藉将士们的亡魂。
秦风对身旁的魏元忠说道:“魏将军先回长安复命,本帝随后再到。”
魏元忠问道:“帝君不先回长安吗?想必女帝定然两眼望穿了。”
“先不回,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秦风淡淡道。
秦风知道魏元忠的弦外之音,他还不能立即回长安,虽然说有段时间没见女帝,一想起她那勾人魂魄的凤眸,确实想念得紧,可他岂能只顾念儿女情长。
魏元忠回首望着身后满载着骨灰盒的马车,神情复杂:“帝君,您这种做法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自古以来,
普通将士的只是帝王的战斗工具,这些战死的人虽说是为国捐躯,但其实没有人会多看他们一眼。”
“这些底层的蝼蚁,没有人会在意他们的生死。”
李孝逸颇有感触的说道,他是寒门出生,对于底层人的命运很是触动。
而秦风又恰好对每一个生命都很敬重,哪怕是再普通的生命逝去,他都会很痛心。
如果不是遇到秦风,他母亲还不知能撑到什么时候,而他自己也只不过是一个只会舞枪弄棒的小子。
经过生死之交,李孝逸是铁了心要跟着秦风混了,遇此贵人,哪怕是在刀尖上舔血也在所不惜。
林如海自是不必说,早就对秦风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此时,魏元忠,林如海,李孝逸一致发自内心的觉得秦风是空前绝后的一代圣君。
当行至凉州城郊外的时候,经过战争的硝烟弥漫,原本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已经是遍地焦土。
农户们没有办法,只能把焦土刨掉重新耕种。
如今是唐朝,却还在沿用四百多年前汉朝时期推广的耕作方法,即二牛耕种法。
辛勤耕种的农夫吸引了秦风的目光,他第一次见到古代农夫耕作,不由好奇的观察了一下。
只见耕作的两头牛大概间距一人宽,牛背之上横抬一杠,杠下连接辕犁。
唐代耕种主力还是牛,这个是时候的牛很稀有,
耕作时,一农夫在前牵着两头牛,一农夫坐在杠上,脚踏连犁控制其入土深浅,一个农夫在后方扶持犁耙。
也就是说,耕地需要三个农夫以及两头牛才行,即便如此,耕种也非常缓慢。
林如海见秦风看得出神,便心生疑惑,这农夫种田有什么好看的?自己自幼就见惯了。
不过转念一想,帝君这样的皇宫权贵之人,该是没吃过什么苦,这样的情景应该没机会能见到。
秦风望着不远处的辕犁,若有所思的问道:“这辕犁下面是直的还是弯的?”
林如海不明所以,以为秦风只是看个新鲜,便凑过去答道:“辕犁下面当然是直的,哪有弯的辕犁呀?”
果不其然,当农户们把辕犁抬出来了之后,辕犁底部是直的,显然这个年代曲辕犁还没有诞生。
秦风说道:“若是将辕犁做成弯的,岂不是省事很多?”
李孝逸立马呆住了,这个问题他倒是从来都没有想过。
但一旁的林如海恍惚之间如同茅塞顿开。
“对啊,把辕犁做成弯的不就行了吗?”
林如海人至中年,生活阅历远比李孝逸丰富,虽然对一些生活常识有着固化思维。
但一经秦风提醒,他很快就意识到就可能是一次伟大的改良。
他连忙将秦风的主意传达给了那几位正在耕作的农户,“快快!把这个辕犁底部给我弄成弯的。”
农户们觉得简直就是无理取闹,自己正在赶农活呢,好端端的让他们把辕犁弄成弯的干嘛?以为他们很清闲吗?
那些农户虽然有点懵逼加不情愿,可民不和官斗,他们并不敢违抗太守。
但在林如海的催促下,他们只能撸袖子照干,将新的曲辕犁改良出来。
事实上,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把犁的辕由直改良成弯曲的形状,至于其他,并没有做任何的改变。
根据秦风的推测,因为曲辕犁的摩擦力,吃土力的加强,不容易脱土而出,或许不需要有人站在犁上压犁。
也因为少了一个压犁人的重量,只要一头牛耕地就够了。
成品出来后,林如海又安排他们将曲辕犁套好,牵着疆绳,下地实验。
这一次只用了一头牛,两个人。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