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剑问道 > 历史军事 > 血腥的盛唐 > 虎牢之战:夏朝的终结

虎牢之战:夏朝的终结(1 / 1)

百度搜索血腥的盛唐天涯或血腥的盛唐天涯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虎牢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

李世民仅以数千骑兵破窦建德十余万众,堪称以少胜多的经典。

就像此前的每场战役一样,李世民从一开始就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这一次,李世民采用了谍报战,成功诱使夏军在他希望的时间、以他希望的方式打响了这场战斗。

李世民让早已安插在夏军中的间谍向夏军高层散布了一个假情报,说唐军战马的草料已经吃完,不日将到黄河北岸的草地上放牧。窦建德信以为真,遂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对虎牢发动总攻。

五月一日,当间谍把这个消息传回来后,李世民立即北渡黄河,在接近广武(今河南荥阳市)的地方,故意把一千多匹战马放到黄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吃草。当天傍晚,李世民悄悄返回虎牢,严阵以待。

五月二日,窦建德果然中计,率领所有部队进至牛口(今荥阳市西北,汜水注入黄河处),开始筑营列阵。其阵势北至黄河,西至汜水,南到鹊山(今荥阳汜水镇东南),连绵二十里,战鼓齐鸣,兵威盛大。唐军的将领们见状,不禁感到惶恐。李世民带着诸将领登上高岗眺望,对他们说:“盗匪在山东起兵,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强敌,如今正身涉险境,却鼓噪喧哗,毫无纪律;并且紧逼城下列阵,足以表明其轻敌之心。我们按兵不动,他们的士气定会衰竭,列阵太久,士卒疲惫饥饿,势必后撤,到时候我们突然发动进攻,没有不胜的道理。我跟诸位打赌,过了中午,一定把他们击破!”

李世民命人召回放牧的战马,准备等战马一回来就发动进攻。

夏军的士兵从辰时开始列阵,一直到午时都仍然傻站在那里,既无仗可打,又不能生火做饭,个个疲倦已极、饥渴难耐,最后纷纷坐下休息,还互相争夺饮用水,阵地上一片乱哄哄的景象。李世民看在眼里,心中暗喜,遂命宇文士及带领三百名轻骑兵进行试探性攻击。他吩咐说:“夏军阵势如果没有松动,你就回来;要是阵脚一动,你马上变佯攻为真攻。”

宇文士及领命,随即率兵飞速迫近夏军阵地,夏军果然一片骚动。

与此同时,在北岸放牧的战马也已全部回营,李世民立刻发布了总攻命令。驻守虎牢的数千名唐军全部出击。李世民亲率轻骑兵冲锋在前,命主力随后跟进。唐军倾巢而出,快速掠过汜水,直冲夏军阵地。

此时此刻,夏王窦建德在干什么呢?

他在开朝会。

很显然,窦建德并没有把这个年轻的对手放在眼里。他以为自己的兵力数十倍于唐军,李世民绝对不敢主动出关攻击。

可他错了,李世民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就在李世民对窦建德发起总攻的这一刻,他还在和朝臣们商讨围攻虎牢的策略。

当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传进大帐中的时候,夏朝的文武百官惊恐万状,顷刻间乱成一团。窦建德愣了短暂的一瞬之后,他即刻下令骑兵反击,可骑兵们却被惊慌乱窜的朝臣挡住了去路。

窦建德连忙指挥百官退下,可刹那间唐军已经大量杀到,窦建德万般无奈,只好率领部分亲兵向营地东面的高坡撤退。唐军将领窦抗拼命追击,夏军奋死抵御,将窦抗击退。与此同时,李世民率领骑兵在夏军中来回冲杀,所到之处,夏军士兵无不望风披靡。唐淮阳王李道玄一马当先、冲锋陷阵,身上连中数箭,身下的坐骑更是被射得如同刺猬,可李道玄勇气不减,依然坚持战斗,每射一箭,敌兵必定应声而倒。李世民命他骑上备用马匹,跟在自己身边。

唐、夏两军陷入鏖战,一时间杀声震野、尘埃漫天。

夏军虽然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可他们的阵势早已被唐军冲垮,指挥系统几乎完全瘫痪,只能各自为战。为了彻底击垮夏军残存的斗志,李世民率程知节、秦叔宝、史大奈、宇文歆等人,卷起旗帜,从仍然在顽抗的夏军阵地中穿过,从阵后突出,随即将唐军大旗高高竖起,夏军见状,顿时斗志全丧,一举崩溃,李世民率部追击了三十里,斩杀了三千余人。(这一战李世民的坐骑是“昭陵六骏”中的青骓。在激烈的战斗中,青骓前胸中一箭,臀部中四箭。李世民为其题写的赞辞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混战之中,窦建德被长矛刺中,一路向西狂奔,身边的亲兵各自逃散。窦建德逃至黄河岸边的牛口渚时,伤口剧痛难忍,忽然栽落马下。唐车骑将军白士让和杨武威尾追而至,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夏军将领,挥起长矛正欲刺下,窦99lib?建德高喊:“不要杀我,我是夏王,可以让你们富贵。”

夏王窦建德?白士让和杨武威对视一眼,无声地笑了。

虎牢之战就这么结束了。

一代枭雄也就这么完了。

其实直到被唐军绑起来的那一刻,窦建德还没有完全回过神来。他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败的。

一切都来得太过突然。一切都显得极不真实。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人走着走着突然间一脚踏空,然后灵魂飘浮在半空中,看着自己的肉体朝着深渊无望地坠落。这时候的感觉不是痛苦,也不是恐惧,而是一种难以名状的迷惘和无助。

此刻的窦建德仿佛就是飘浮在这样的半空中,怀着这样的迷惘和无助,看见自己被人五花大绑地捆了起来,抬上马背,然后带到了一个英气逼人的年轻人面前。那个年轻人嘴角挂着一抹讥诮的笑意,说:“我只是讨伐王世充,碍你什么事?居然敢越过边境,犯我兵锋!”

窦建德听见自己用一种近乎讨好的口气说:“若不自己来,恐劳你远征。”

那一刻,飘浮在空中的窦建德忍不住大喊一声——不,这不是我想说的!

可是,没人理他。

那个被人五花大绑的窦建德也没有理他。

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理他。

最后窦建德终于意识到——夏王已经死了。

曾经的王道霸业已经像一颗硕大而美丽的泡沫一样在空气中砰然爆裂,只有被人五花大绑的窦建德才是此刻唯一真实的存在。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所有的愤怒、恐惧、痛苦、悔恨在一瞬间全部向他袭来。

十年!

窦建德历经艰险奋斗了整整十年的帝王功业就这样毁于一旦!虎牢之战,十余万夏军全军覆没,除了被杀和逃散的外,与窦建德一同被俘的还有五万人,李世民随后将他们就地遣散,命他们各回家乡。

窦建德的妻子曹王后侥幸脱身,与左仆射齐善行一起,带着数百名骑兵仓皇逃回洺州。

胜利来得如此迅猛,曾经极力反对李世民与窦建德决战的封德彝等人第一反应就是入帐向李世民道贺。李世民笑着说:“不听公等之言,才有今日之胜。可见公等虽是智者,但是智者千虑,也必有一失啊!”

封德彝等人尴尬地赔着笑脸,无言以对。听到夏军惨败、窦建德被俘的消息后,王世充的最后一丝希望终于破灭。

五月八日,李世民将窦建德、王琬、长孙安世等人装进囚车,押到了洛阳城下,向王世充和洛阳守军示威。王世充站在城头上与窦建德遥遥对话,禁不住泪如雨下。最后王世充召集诸将讨论,准备杀出重围,南逃襄阳,但是与会的所有将领却一致反对。他们说:“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夏王,而今夏王已成俘虏,我们即令杀出重围,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王世充彻底绝望。

五月九日,王世充换穿白衣,率太子王玄应和郑朝的文武官员二千余人,到唐军营门投降。李世民亲自出来受降。王世充趴在地上,汗流浃背。李世民说:“你一直把我当成小孩,今天见了小孩,却为何如此恭敬?”

成者王侯败者贼,人为刀俎我为肉啊!此时此刻,王世充除了满脸的真诚忏悔、不停地磕头谢罪之外,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五月十日,李世民进入洛阳宫城,命记室房玄龄收取隋朝的档案图籍,命萧瑀和窦轨等人封存府库,收其金帛,犒赏将士。同日,李世民命人将单雄信、段达、朱粲、杨公卿、郭士衡等十几个据说是罪大恶极的人押赴洛水河畔斩首。

说这些人都属“罪大恶极”恐怕并不太准确。其中除了朱粲为人残忍嗜杀,惯以人肉充当军粮,招致极大民愤之外,其他人恐怕都在可杀与不杀之间。

但最后他们还是被杀了。

这些人最终丢掉脑袋的个别原因我们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作过多探究,但总的原因还是显而易见的——李世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杀戮立威。

一个割据日久、顽抗多时的政权垮台了,没有一群人来陪葬怎么说得过去?在投降的二千余人中“百里挑一”地杀他十几个,这绝对是必要的。因为这个小规模的屠杀行动会对剩下来的绝大多数人起到一种震慑作用,让他们在余生中对李唐王朝感恩戴德、死心塌地。

这就叫“恩威”。

这是任何一个政治领袖驾驭臣子的最基本手段。

虽然有关这十几颗脑袋被李世民圈中的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其中一颗脑袋入选的理由却是非常充分的。

那就是单雄信。

我们都还记得,在去年九月的一场战役中,这个武功高强的单雄信曾经把长矛刺到了李世民的胸前,差一点就把他挑落马下,多亏武功更高强的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李世民才没有挂掉。

单凭这一点,单雄信就足以被李世民碎尸万段。

在单雄信被砍头之前,和他拜过把子、感情胜似亲兄弟的李世勣曾经声泪俱下地一再央求李世民饶他一命,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官爵交换他的性命,但是李世民却一口回绝,毫无商量的余地。这种情形我们经常在港产影片中看到,一个老大要杀一个人,旁边有人苦苦求情,老大愤怒咆哮:“他曾经用枪指着我的头——用枪指着我的头啊!我怎么可能不杀他?”

李世民虽没有作咆哮之状,其心情则大抵与之相去不远。

当然,李世民杀单雄信也不仅仅是出于报复和立威的心理,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单雄信在江湖上历来有“轻于去就”的不良口碑。早在瓦岗时代,李密的长史房彦藻就曾以此为由劝李密把单雄信除掉。而对此刻的李世民来说,其麾下早已人才济济、猛将如云,他何苦再接纳这样一个反复无常之人呢?更何况,在即将到来的夺嫡之战中,这种人也未必没有可能倒向太子李建成一边,所以李世民实在没必要冒险收留他。

理由如此充分,单雄信当然非死不可。

数日后,李世民参观富丽堂皇的洛阳皇宫,感叹道:“如此放纵奢侈之心,穷尽一己私欲,国如何不亡?”随即命人拆除端门上的华丽城楼,焚毁了隋朝的朝会大殿乾阳殿,又摧毁了则天门两旁的门阙。

巍峨壮观的殿阙转眼沦为一片废墟。

对于这个历史细节,柏杨先生曾经作出这样的评价:“又是拆、烧、毁三部曲。后来,端门重建;乾阳殿焦土上重起乾元殿;则天门废墟上,再建应天门。浪费的都是人民的钱、人民的汗!”

柏杨先生出于他一贯的人本立场和人道主义精神,体恤民艰,痛恨统治者对民财和物力的浪费,对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然而单纯就这个事情本身,柏杨先生的评价未免有些大而无当。

因为这个历史细节本是王朝更迭的题中之义,基本上和是否浪费民财物力无关。暂且不说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数不胜数,就算它在历史上仅此一例,李世民这么做也很正常。

因为被摧毁的这些殿阙都是旧王朝的权力象征。

如果不把旧王朝的权力象征推倒,新王朝的政治权威如何挺立?

所以,无论它们身上凝聚了多少民脂民膏,李世民都不会觉得可惜;无论它们看上去还显得多么崭新,推倒重来都是它们无可逃脱的历史宿命。

在进驻洛阳期间,除了上述这些公开的政治举动,李世民还做了一件非常隐秘的事情。

这件事情所传达出的政治信息绝对要比那些公开举动重要百倍!

李世民去拜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王远知,是洛阳玉清观的住持。

李世民来找一个道士干什么?

王远知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道士,他拥有一项常人没有的本领——预知未来,就像他的名字所表明的那样。

当李世民与房玄龄前去微服私访的时候,李世民并未自报家门,可这位高人还是一眼就识破了李世民的真实身份。他说:“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李世民大吃一惊,心想这个高人果然是名不虚传,于是据实相告,并诚恳地向王远知请教了一个问题。

李世民询问的当然是自己的未来命运。

准确地说,是未来的政治命运。

王远知接下来的回答就像一道闪电准确命中李世民心中那个最敏感、最隐秘的角落,并且将其照耀得如同白昼。王远知说:“即将做太平天子的人,一定要好自珍重。”

尽管这是李世民一直在期待的答案,但是猛然听见“天子”二字,李世民的额头还是不由自主地沁出了一层冷汗。要知道,李世民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个藩王,以藩王之身而觊觎天子之位,那是悖逆,是谋反!这样的事情一旦泄露,李世民就算不会人头落地,至少也会身败名裂。

然而,这样的惶恐只在李世民的心中一闪即逝,一种无与伦比的兴奋和喜悦之情很快就弥漫了他的胸膛。

很显然,武德四年夏天的这次微服私访对李世民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它把李世民原本深藏于内心的某种幽微而隐秘的权力欲望撩拨成了一种巨大而坚定的政治野心,并促使他一步一步地付var99lib?/var诸行动。换言之,正是王远知的这句话让李世民获得了一种天启般的信心和力量,让他从此怀着“天命在我”的信念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夺嫡的道路。

这是一条不归路。

从这一年夏天开始,李世民便再也没有回头。

直到十四年后的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当王远知的预言早已变成现实,而一切都已成为往事,李世民依然念念不忘曾给予他无穷力量和必胜信心的王远知。他为此公开颁布了一道诏书,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世外高人的感激之情。诏书中的一句话充分表明武德四年夏天的那次秘密会晤对李世民的深远意义,他说:“朕昔在藩朝,早获问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旧唐书·王远知传》)

这句话无疑泄露了一个重大的历史秘密。它至少可以证明李世民夺嫡问鼎的政治野心是由来已久的。最起码从武德四年夏天开始,一场终将走向流血和杀戮的政治博弈就已悄然拉开了帷幕,而玄武门之变的腥膻气息也已经在新生的李唐王朝上空隐隐飘荡。

然而,对于贞观时代的人们而言,当曾经不可告人的夺嫡阴谋已经变成创造历史的伟大举动,当昔日的唐室藩王已经成为至高无上的大唐天子,一切的秘密——也就不再是秘密了。

武德四年五月十五日,逃回洺州的夏朝左仆射齐善行意识到群龙无首的夏朝绝对不是李世民的对手,于是与右仆射裴矩、行台曹旦率领夏朝文武百官,拥奉曹王后,携带隋朝的传国玉玺向唐朝投降,同时献出了洺州、相州(今河南安阳市)、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等城邑。随后,原属郑朝的徐州、宋州(今河南商s99lib?/s丘市)、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和原属夏朝的博州(今山东聊城市)等三十余州全部向唐朝投降。

到武德四年七月初,王世充和窦建德曾经割据的疆域全部并入大唐王朝的版图。

至此,除了帝国西北部的梁师都和南部的萧铣、李子通、林士弘等几个割据势力仍然在负隅顽抗、苟延残喘之外,李渊父子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天下。

迷失的隋鹿终于找到了新的主人。

李唐王朝统一海内已经毫无悬念。

百度搜索血腥的盛唐天涯或血腥的盛唐天涯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最新小说: 大宋小王爷 大秦:仙国帝君 独宠贵妃 大唐:神级选择 梦幻西游:最强龙宫 网游CF:我成了生化幽灵 大唐:开局娶长乐,她却逃婚了 怀了天下第一的崽 亿万神豪:从无限返利开始 锦衣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