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献公没让魏国帮他夺位,就凭这一条,实际上已经甩春秋战国的很多诸侯几条街。
有不送就密谋反叛的,有未即位,就买卖国家的。有着长久打算的,实属少数,可能也就晋文公了。
后来和楚国打,退避三舍。楚国陪了夫人,又折了兵。可能晋文公知道会和楚有一战,也真是为了报楚的款待和拥立,说出了退避三舍,或者最可能的,就是随便一说。
没想到,还有这么个好处。秦献公死,秦孝公即位,就是起用商鞅的那位。
秦孝公即位后,周显王派人送来祭肉。天子祭肉,是件很荣耀的事。齐桓公时期,要降伏楚国,两军对垒。
楚使者问管仲打楚理由,管仲说的是
“你不给天子进贡苞茅,周昭王南征,死在你们楚国”,楚一听,立刻进贡,不就苞茅嘛,我给你送一火车去,让你用几辈子。
苞茅是用来过滤酒的,以前的酒是发酵酒,不是蒸馏酒。然后周天子一高兴,就赏楚国祭肉,因为距离远,如果是肉,到楚已经臭了,就美中不足了,就送了一头活猪。
秦国自建国以来,到春秋时期,也没得过几次祭肉,掰着指头算,连史书上漏的,很可能也不超过五次。
“你爹以前勤过王,不错,希望你以你爹为榜样,继续加油,继续努力”。
呵呵,给根杆子,就往上爬。你的祭肉不值钱了,你的肉都不值钱了。
秦孝公继位没多久,启用商鞅实行变法。经过两次变法,秦国国富兵强,周天子封为伯。
呵呵,秦穆公时,也被封伯,西戎伯。周天子玩了一把文字游戏,你是西戎伯,不是中原伯。
称伯在春秋时期,是秦的主要愿望,当时秦没觉悟,他不尊王。不管你坑蒙拐骗,用什么手段,弄到周的伯称号,就可以了。
不是实力问题,是地位问题。比如在救楚之后,大家都等你称伯,你却啥动静没有。
秦这时还没跟上时代节奏,魏韩赵齐把天子当个鸟,而秦这里还在停留在,他是周天子。
公元前342年,派太子驷率西戎九十二国朝见周天子。呵呵,谢谢你周室封我秦穆公的
“西戎伯”。和中原分隔太久,今时不同往日了,还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烧冷灶,为什么还再烧冷灶?他的目标还是盟主,并没意识到,周室已经不是周室了,做任何事,已经不必得到周室的赞许。
而且会维护周室的人,已经几乎绝迹了,秦还以为,周室是又一次落难,又一次东迁。
没意识到,这次周是彻彻底底的倒下,周这棵大树,不是没有枝杆,是整棵树都要倒下了。
后来秦意识到,此周非彼周,周就是秦给灭的。商鞅变法,把秦带上了康庄大道。
商鞅是景监推荐给秦孝公的,商鞅见秦孝公,见了三次。第一次,讲帝道,五帝。
讲了没几句,秦孝公睡着了。后来把景监叫去,臭骂了一顿。
“你带的什么人呐,说些什么鬼话,满口开飞机”,
“恩……恩……是……”。然后回去骂商鞅,
“哥们,你能耐了,他失眠,你让他睡的香”。
“我知道他可能对什么感兴趣了,让我再见一次”。
“这一讲,我们来讲三王,这个三王啊,这么这么这么,称的王……”,
“景监!我要感谢你,及你全家,让我睡了一个好觉”,
“谢谢您的牵挂”。
“哥们,你到底有没有两把刷子,要是没有,我送你两把,咋别去君主那,无事找事,无事找死,可以不?”。
“我这次真知道他喜欢听什么了”,
“拉倒吧,我也知道,你说的他不喜欢听”,
“最后一次,绝对最后一次”,正说着,秦孝公让人来请。
“虽然你说的,我没怎么听懂,但似乎有那么点意思,”,
“那好,这次我们来讲霸道,齐桓公,晋文公……,好了,讲完了。”,
“完了?天色还早,我供晚饭,再讲讲?”。商鞅初讲帝道、王道的时候,秦孝公说商鞅是妄人。
晋文公流亡楚国,和楚王说,如果以后两国交战,退避三舍,楚臣说晋文公是妄人。
狂妄的人,满口跑火车的人。秦还没意识到天下的变化,还在局限于周这棵大树下。
他的理想很实在,成为霸主。当时魏文侯,弄了一个西河学派,是春秋战国,唯一的一个明确的文化人聚集地,很可能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首个,文化人聚集地。
文化人书读的多,想的就多。文化人的思想,已经进到了帝道王道。已经知道周完蛋了,或者说是抛弃了周,都在为建立新世界而奔走。
相对于文化人,统治者的思想就稍显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