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一灭,就只剩下齐了。齐国的灭亡,惊天地,泣鬼神,海枯石烂,天崩地裂。
杀的血流成河,昏天黑地。不好意思啊,拿错稿子了。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221年),秦给齐王建写了一封信,只要投降,给五百里的封邑,齐王建投降,朝见秦始皇。
五百里,比楚怀王的六百里少一百里。能别这么敷衍吗?被秦始皇安排在方圆五百里的松树林里,不供一滴水,不供一粒粮,最后被饿死。
等我缓缓,这就完了?!这就完了。就这么完了?!就这么完了。齐王建是猪吗?
齐王建是猪。你怎么骂人呢,齐王建是人好不,就是长了猪脑而已。秦军袭来,有人建议,我们还有几十万军队。
晋三家有几百逃亡的大臣在齐,楚国有几百逃亡的大臣在齐。给晋三家十万人,给楚国十万人,让他们进行复国运动,这样秦军就会受到牵制。
现在要赞助各诸侯了,以前干嘛去了呢?秦和齐勾肩搭背,有过花前月下,有过海誓山盟,秦发四,打下天下,和齐分华夏,各自称帝。
什么跟什么,真特么扯。的确,但齐王建相信了。再说这几十万人,几十年没打战,都是新兵,锻炼脱节不说,军事素质也好不到哪去。
战斗力如何,恐怕实在是不敢恭维。而且经过五国攻齐,齐国的军事和其它各国严重脱节,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协调,怎么参战,融入不到其它诸侯国的战斗中去,不在一个频道。
呃……五国攻齐,我想起来了,范雎那愣头青把魏给齐的台阶,给打的粉碎了,诸侯们有事,齐不太好救援。
还是说富国方案吧,那各给十万抗秦不可行?可行,现在是由三晋和楚的人来领导,流水的士兵,铁打的将。
士兵经常换,将就那么多。将带任何一只部队,都是带,就像孙武训后宫一样,他依然训的有模有样。
这个办法好是好,但对齐王建太前卫了。当时主持朝政的,是齐王建的舅舅后胜。
后胜担任齐国相国,这人收了秦的许多好处。你是国舅,又是相国,要那么多财宝做什么?
有其主必有其客,他派遣许多宾客到秦国,结果秦国给予这些宾客很多好处。
宾客被猪油蒙了心,回齐后反而替秦国说话。放弃合纵,也有后胜和他的宾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素。
在这后胜的主持下,齐国不修政治,军备松弛。后胜的姐姐君王后也主持过朝政,和后胜的昏庸不同,后人对后胜的姐姐,可是赞许有佳。
五国攻齐,齐王建的爹隐姓埋名,藏在后胜他们家。君太后慧眼识人,觉得这个逃难的不简单,你来我往,就走到了一起。
后来田单用火牛阵,打败燕军,拥立了太子建他爹,也就是齐襄王,君太后成了王后。
齐襄王死后,君太后主持朝政。有一次,范雎派人送了一串玉环,说是解开的,就是天下最巧的人。
大臣们都专心致志的解,君太后拿过来,拔出宝剑,解个屁!咔咔,几下敲的粉碎,解开了。
我们巧不巧是我们自己说了算,不用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巧不巧,ok?
原来是范雎的试探,想看看齐现在怎么样。使者回报,范雎就和秦昭襄王说
“齐国还有明白人,还是值得一点尊敬”。在死的时候,把齐王建叫上前,说
“朝中有个大臣可以倚重”,齐王建一听,赶紧说
“等下我拿纸笔记一下”,拿来纸笔,君太后说
“我忘了”,然后就死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你特么在逗我,这么重要的事,临终最后一句话,怎么可能忘。
你相信吗?反正我是不信。估计是对齐王建绝望了,是彻彻底底的绝望。
这龟儿子,连个朝臣名字都得用纸笔,还是别期望了。我们是田氏代姜,别到时候,出个什么氏代田。
算了由他舅和他去折腾吧,至少还在自己人手里。在自己弟弟和龟儿子的带领下,齐国的确没换姓氏,但被灭了。
齐王建为何执意要去秦国呢?五国攻齐,对齐的打击相当大,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损失,还有精神方面的打击,而后者很致命。
都说齐襄王死的早,在位十多年,但再多活几年,齐的改观恐怕也有限。
齐襄王的确算是明君,但不是个强有力的主。当时百废待兴,齐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带领齐走出心理方面的影响。
他自己都没能走出,自己内心深处已经臣服于秦,或者说已经蔫了,再加上范雎这愣头青毁了魏的道歉,想和其它国家走近,都觉得有疙瘩。
他是守成之君,但齐国需要强势的君主,把整个齐国的昨天翻过去,重新塑造齐的明天。
齐襄王没有好的主见,君太后的力量源泉都无主,君太后就更没法了。
君太后是女流,军事肯定会疏忽。就这么着,再到齐王建。糊里糊涂拉了个齐襄王,糊里糊涂一家子。
至此,历时十年,秦王政秋风扫落叶般的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春秋战国时期500多年,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
[,!]...